锻炼太极拳的程序和方法-李品银 国内目前各派太极现状一览( 三 )


特点与理论:刚柔相济,和合连贯 。 用外家拳动作招势,运内家拳劲路、劲法 。 身法连贯,劲法紧凑无隙,意到手到,劲到身动,快慢相兼,爆发力强 。
特技与练功法:为实战应用的对敌架,技击威力大 。
代表人物与继承人:孙建国 。
见1998年《武当》第1期 。
⑨廉让堂太极拳
源流情况:由李亦在武式太极拳拳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
特点与理论:架子小巧紧凑,动作幅度小,严密无隙,身法中正,手高不过眉,远不过脚,两手为五花掌 。
特技与练功法: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达到精、气、神的和合圆融,高度统一,以实现强身健体,祛病疗疾,延年益寿的目的 。
代表人物:孙建国 。
见1998年《武当》第3期 。
⑩武式太极刀
特点与理论:内圈手是集内功、轻功、实战于一炉的传统功法 。 它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培元固体本,开发潜能 。 只问练法,不问打法,无中生有,以不变应万变 。
代表人物:翟维传
见1999年《武当》第8期 。
6、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创造者是河北定县人孙禄堂(1861—1932) 。 禄堂精形意、八卦,民国初年从郝为真学武式太极拳,后又曾至武当山访师取经,遂融三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风格:进退相随,舒展圆活,动作灵敏,多以开合相接 。 其女孙剑云承其衣钵,在国内外广播桃李,影响很大 。
7、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的历史源流是和其他太极拳一脉相承的,其祖师都是张三丰 。 张三丰传云游道人,云游道人传山西王宗岳,王宗岳传河南温县蒋发,蒋发传陈沟陈氏先人陈长兴(1771—1853)(见杨澄甫1933年所著《太极拳体用全书·序》) 。 陈式太极拳具有短打型特点,有新老架之分 。 特点是其中保留了蒋发未传于本门太极拳之前陈氏原拳种的外家风格 。 陈氏另一派太极先师为陈青萍,师承关系上为:陈青萍—张彦—张宗禹—陈敬伯—张初臣—邢喜怀—蒋发—王宗岳—云游道人—张三丰 。 其特点架式小巧紧凑、动作缓慢、圈多复杂,不尚拙力 。 此派在温县赵堡所习,亦以赵堡为根据地向外流传,属于武当赵堡太极拳门派 。
8、李派太极拳
李派太极拳为清末民初北方武林大师、太极拳名家李瑞东所创,溯源为张三丰—王宗岳—蒋发—陈长兴—杨禄禅—王兰亭—李端东 。 李后将武当太极拳南北派溶于一炉,形成李派太极绝技 。 李派太极当今在国内外均有传人 。
①李派太极老三推
源流情况:李派太极拳祖李瑞东所创 。
特点与理论:短小精炼,易学易练,刚柔相济,快慢相间 。 既有柔化刚发之手法,又有跑大趟子的身形步法 。
特技与练功法:于养生技击有很大益处 。
代表人物:陈庆国
见1999年《武当》第2期 。
②李派太极四门拳
源流情况:由李瑞东先生创编 。
特点与理论:又名“炮捶” 。 以太极拳功理功法为基础,吸收了形意、八卦、通背之精华 。
代表人物:陈庆国 。
③李派太极拳
源流情况:包括五行捶与十三丹两套功法 。
特点与理论:“五行捶”以天人整体观为基础,循自然法则阴阳消长之理、八卦错综变化之义 。 ,与五行之生克相推衍而成 。 “太极十三丹突出心法主导,强调神统意领,导气循经,强固内在,更以聚精、固气、凝神之生命能量或内丹因素为根本 。
代表人物:张绍堂、杜子宇 。
见2000年《武当》第4期 。
④太极“十三硬架”
源流情况:由杨班候传李瑞东的长子李伯英、三子李季英及李瑞东弟子项润田、承安和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