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层功夫是意与气合 。 练拳只有好的外形还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培养内气、内功、内劲, 形成意气形神合一的、劲法 。 这就需要意与气和, 气与力合 。 修练太极拳在练好形体外, 必须修炼意与气合, 我师父把意比作引水之渠, 意领气行而水流 。 那么, 只有渠缺水是不行的 。 所以, 必须练好气 。 人体内之气, 有先天之元气和后天之水谷之气及呼吸之气 。 可以说人体内处处有气, 不仅肺部, 血管内、各脏器内包括皮肤之内的所有内脏组织之间的空隙都充满了气体 。 这些气是可以通过修炼, 以意念支配的, 即以意行气 。 首先, 要使气足即要养气 。 太极拳以培气、养气为首要, 通过无极站桩、混元内功和慢练拳势即活桩, 培养内气, 内气储藏以气海(丹田)为主, 内气充盈即精神焕发 。 然后, 通过拳势的阴阳开合、胸腹折叠、螺旋缠绕来运行内气、运化内气, 气随意行, 气遍全身 。 这里的养气、行气、运化气第一位的是, 意守丹田 。 意守丹田的前提是“静”, 全身心的入静, 心静神守、空洞无物、杂念不起、心神虚静、物我两忘、全神贯注、一片神行, 只有这样才能意守丹田地练功、练拳, 使神意相守, 神气相合 。 心静才能心空, 心空才能止念, 念止则神来, 心神相依才能意气相合, 这是修练内功之根本所在 。 在静的状态下, “拿住丹田练内功”, 即一心想着丹田处有一股气, 虽然它是无形的, 但久而久之, 你会感觉这股气在动 。 然后, 以意行气, 使气在体内运行 。 初练者意与气还没有达到高度协调, 必须经过以意行气, 气运全身的漫长修炼过程 。 陈鑫的《陈式太极拳图说》中说:“炼过十年以后, 周身混沌极其虚灵, 不知身之为我, 我之为身, 亦不知神由气生, 气自有神 。 ”这就是通过修炼内气, 培养和壮大了人身三宝精、气、神的结果 。 精足气足神足则内劲自足 。 古人把丹田分为上丹、中丹、下丹、前丹、后丹 。 上丹(祖窍穴)主练神, 下丹(会阴穴)主练精, 中丹(神阙穴)主练气 。 三者相互联系, 相互转化, 炼精化气, 炼气化神, 炼神还虚, 虚至虚灵 。 但是,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气以直养而无害”, 要使气通畅顺达, 决不能用力憋气、窝气、闷气 。 正如《十三势行功心解》上说:“意在神, 不在气, 在气则滞”, 又说“以气运身, 务令顺遂” 。 由于太极拳是意气运动, 久练会使意气形神高度统一, 精神集中, 周身遍布灵气 。 “有气则有势”, 只要意到, 便可做出迅速反应, 这就是意与气结合的结果 。
第三层功夫是意与力合 。
意与气相合后, 久之气满丹田, 气血旺盛, 流布周身, 荣华四梢, 内强外壮, 生机勃勃, 积蓄了能量 。 这时你会感到以丹田为核心有一种力感, 总想要发放, 这就是意与气相合后形成的力 。 正如杨澄甫老先生所言: “意之所至, 气即至焉, 如是气血流注, 日日贯输, 周流全身, 无时停滞, 久久练习, 则得真正内劲” 。 有了力, 说明身体强壮, 这是修练太极拳取得的健身成效, 已具有一定的内功基础了 。 但是, 太极拳要求的力不是单纯的力, 而是经过整合后的力即为劲 。 由力到劲还需要一个研究、体悟的修炼过程 。 首先, 弄清这种劲是在放松状态下出现的, 是在意与气相合后产生的 。 其次体会这种劲是在柔的基础上由柔寓刚并极富穿透力的弹簧力;是体内以丹田为中心而形成的神气鼓荡的膨胀力, 正如古人所说:“气若车轮, 腰如车轴” 。 最后把这种劲形成全身内外、上下、周身协调一致的意、气、形、神合一的整劲;即有前必有后、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的极其稳定的对称劲;亦是身背五弓的多击发点, 挨到哪击哪的劲 。
推荐阅读
- 关于“八面支撑”的师徒对话 杨氏太极拳堂奥问答-姚国钦
- 太极拳为什么能防病健身 女子打太极拳的两个误区
- 学习知识|网红用英语怎么说,网红 地道的英文怎么说
- 以松起,以松落-体悟太极拳练松的过程及感觉 太极拳之品格功用
- 郑曼青的贡献 内家拳口诀释义
- 学习知识|在学校英语怎么说,我们能用你的蜡笔吗翻译英文
- 菜博会上的无土栽培模式之基质栽培,来了解下
- 历史地理知识|哪些项目适合开工作室,适合在小区开的工作室项目
- 历史地理知识|天津专升本的学校有哪些,天津市专升本院校及专业
- 历史地理知识|潮州是哪个省的,潮州在什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