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家拳 谈太极拳如何入门

节选自扎西《感恩》 作者:赵幼斌学练首先要对它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 它不是广播操, 不是晨练舞蹈, 不是活动腰腿的热身运动, 它是有系统、有理论、有实践、有历史、有文化的中国 。 杨澄甫宗师的《之练习谈》是早期系统讲解拳如何入门的经典拳论 。 开篇说道:“太极拳, 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 于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 有相当之哲理存焉 。 ”这是对太极拳清晰地定位, 单纯的把太极拳理解为健身手段或中的攻防实战, 也是片面的 。 太极拳的本质是一门身心修炼的艺术, 其大无外, 其小无内 。 因而, 习拳要有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和理念, 唯有此, 在技艺上和德行上, 身体上和心灵上才能有所收获, 才能和大自然有所感通 。 由艺而德、由下学而上达, 这是习拳人的追求, 也是人生的境界 。 正如王新午在《太极拳法阐宗》中说道:“故健身应用之目的, 终可至于修养 。 以成高尚道德与人格, 是为习太极拳最终之结果 。 换言之, 即庄子所谓技而近乎于道者也 。 ” [1] 习武先习德, 因为德是一种敬畏, 一种气质, 一种感动他人的力量 。 太极拳如何入门?拳经上说的很明白:“入门引路须口授, 无息法自修”, 这两条路是相辅相成的 。 “口授”必须要有明师指导, 无论师父是否出身名门, 地位是否尊卑, 只要他在太极拳上是明白的人, 练到身上的人, 性命双修的人, 都可以为明师 。 旧时候跟师父学拳, 师父要考验弟子三年, 同时弟子也检验师父三年, 然后才会决定是否拜师学艺 。 而今选择师父, 不要看其名望, 看其地位, 而要有鉴别心, 审慎心和敬畏心, 如果功利性太强势必也会影响到你对拳术的理解 。 太极拳靠看光盘和读书自学是学不来的, 它一定要靠师父言传身教, 口传心授, 手把手地教才能入门 。 练到不同的阶段, 师父会指引你通往下一个门槛, 每一个明师都是希望徒弟继承自己的身心经验, 也希望弟子对自己有所超越 。 澄甫公在《太极拳练习谈》中说道:故研究此道者, 需经过一定之程序与相当之时日, 虽然良师之指导、好友之切磋, 故不可少, 而最紧要者, 是在逐日自身之锻炼 。 否则谈论终日, 思慕经年, 一朝交手, 空洞无物, 依然是门外汉者, 未有逐日功夫 。 古人所为, 终思无益, 不如学也 。 若能晨昏无间, 寒暑不易, 一经动念, 即举摹练, 无论老幼男女, 及其成功则一也 。 学拳除要有明师指导之外, 还要勤学苦练, 有恒心、有毅力 。 恒心和毅力是一种对信念的执着 。 恩师赵斌先生在1984年为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协会题写“恒、专、不骄”四字箴言 。 将“恒”放在首位, 就是说习拳要有百折不挠, 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 。 唐僧要是没有恒心, 就不可能去西天取得真经 。 有了恒心, 你的心就会变得平静, 变得不动摇, 不会被外界的欲望所干扰, 就有了精神和心灵的力量 。 在此基础上, 身体力行的去坚持, 去实践, “若费一日之功力, 即得有一日之成效, 日积月累, 水到渠成 。 ”赵斌先师曾说, 练习拳架套路时, 一遍是热身, 两遍是熟悉套路, 三遍四遍才会长功夫 。 有了明师指导, 加之持之以恒的刻苦练习, 还要经常和同行之间切磋交流 。 虽然不同门派练法不同, 但最终结果都殊途同归 。 因而同门或者不同门类之间有着很多可以学习借鉴的心得体会, 要多与同行交流, 不要有门派之见, 以能者为师, 取长补短, 方能提高 。 尊师、重道、爱友是习拳入门的捷径 。 对于学好太极拳来说还有一条很重要, 那就是悟性 。 这个因人而异, 每个人资质不同 。 但是有时候有资质的聪明人也会反被自己耽误了 。 澄甫公说道:然同志中, 专心苦练, 诚心向学, 将来不可限量者, 故不乏人, 但普通不免入于两途, 一则天才既具, 年力又强, 举一反三, 颖悟出群, 惜乎稍有小成, 便是满足, 邃迩中辍, 未能大受;其次急求速效, 忽略而成, 未经一载, 拳、剑、刀、枪皆已学全, 虽能依样葫芦, 而实际未得此中三昧, 一经考究其方向动作, 上下内外, 皆未合度, 如欲改正, 则式式皆须修改, 且朝经改正, 而夕已忘却 。 故常闻人曰:“习拳容易改拳难 。 ”此语之来, 皆由速成而至此 。 对于习拳而言, 悟性高固然很好, 但是学一式要专一式, 学一门要专一门 。 涉猎要广, 研习要精 。 故而恩师将“专”作为第二条准绳 。 不仅习拳要专一门, 而且练习的过程中也要精神专注, 要守得住自己的内心, 心静则专, 精神贯注则开合有致、虚实分明 。 套路外形上容易模仿, 但是内在的东西是模仿不来的, 一定是要对每一招式, 有所深入的体悟才能窥见其中的奥妙所在 。 对初学者而言, 在老师的指导下, 先要讲究动作的准确性, 注意身形内外、上下的要领, 要明白每招每势的意涵 。 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深入 。 不可贪多, 学一式要有一式的收获, 多问几个为什么 。 恩师将“不骄”作为第三条准绳, 即习拳、改拳不要有所间断, 更不可随意更改动作 。 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 “不”就是规矩中不能打破和随意更改的法则 。 其次, “不骄”合在一起, 讲求不论是对拳还是对人, 都要有谦卑之心, 敬畏之心, 和蔼之心, 不要骄傲自满 。 “恒专不骄”既是讲习拳入道的方法, 又是讲做人的准则 。 傅钟文老师将其归纳为“勤、恒、礼、诚”亦是如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