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线”-孙中华 发劲如“甩鞭 ;松腰如“砍树”( 二 )


劲路线
实用拳法还对另外一条线格外重视,比如在发长劲攻人的时候,自己的劲路常要成一条直线 。 说准确了,就是自己的前手和后脚之间要形成一条直线 。 但是,人体的生理结构使得做到这一点十分不易 。 也正因为如此,实用拳法才有了各种要求,使身体有关部位瞬间尽量构成一条接近直线的劲路线 。 同时要求,发力的时候,前手后脚之间的身体各部只是传力,除了蹬后脚发力外,其它身体部位不得使劲,也不得有任何破坏直线的动作 。 还有一个前提是,前手后脚之间传递的必须是抻拉劲或叫抻拔劲,不可手脚都往一个方向使劲 。 实用拳法的规矩不许 。 我以前曾经说过:“力必须有出处,必须有着落处 。 ”换种说法就是,劲路的起点到终点必须清楚 。 这句话没错,可是直到我从陈中华老师那里学到实用拳法的理论和近几年的实践之后,才真正体味到这句话的正确含义 。 既然从后脚跟到前手尖的劲路线这么关键,我们在使用长劲进攻时,务必要形成这条线,同时阻碍或破坏对方成线,或者利用对方所成的线 。 前手后脚之间成线只是一个使长劲时常见的例子 。 广义而言,劲路线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标准直线,不一定是起于后脚,止于前指尖 。 可以是弧线;可以起止于任何适当的部位 。 只要具备发力点和传力线就行,就可以构成劲路线,这里暂不展开来谈 。
应力线
还有一种线,对于发力的人而言是劲路线,对于受力的人来说,来力经常在身上产生一种线 。 因为是受力而产生的线,我们暂且参考力学的词汇,叫它“应力线” 。 在承受到来力的时候,实用拳法要求,我们的身体也应该构成一条直线,把来力传到后脚,再传到地上 。 对方的力哪怕十分巨大,也如泥牛入海 。 在推手较技的时候,因为双方用劲变化多端,情况复杂,加上人体的解剖结构等因素,对手身上各处都可能出现应力线,而且线可长可短,可正可斜,可能是二维的(线在一个平面里),也可能是三维的(线是立体的,或者说处在一个立体的空间里),比如在肩背、体侧 。 我们应该通过观察、听劲和经验,判断出对方体内的应力线所在的部位,攻击该部位取胜 。 还可以在对方身上某一部位制造出一条应力线,该线一旦出来,即施技攻之,常可速胜 。 还有一些“线”,我想并到别的题目里谈 。
弹琴弦
那么,攻击上述各种线的时候,应该攻击哪一点最奏效呢?这里推荐,您横打这条线的中点 。 按照力学的平行四边形理论,您的力作用在线的中点,能够对两端产生的分力要比您的力大得多,那条线越长,产生的分力就越大,甚至数倍于您的力 。 用得好了,您用两根手指就能叫对手仄歪着出去,用50公斤的力,对方受到的分力可达几百公斤,其效果就不用说了 。 我管这叫“弹琴弦” 。 这条原理我们不难理解,在中学就学过,即便没有学过,知道能用就行了 。 攻击中点有时不够准确,只要攻击在线上,位置稍错开一点儿也有效(攻击点不在线上无效) 。 同样根据平行四边形原理,这样产生的两的分力会一大一小,一般仍然可以致胜 。 高手有时侯还会故意偏开中点一点儿,目的是利用分力较大的一端攻击对方线上选定之处 。 这一点像我这样的不行,象先贤陈发科大师、洪均生大师,当今的陈中华大师不但都可以做到,甚至无须如此费事 。 大师真在身,发人之妙,常令人觉得以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难以解释 。 这里提醒您一点:要想让“弹琴弦”有效,前提是对方成线的两个端点是固定的才好使 。 您必须把对方合住了,攻击其线的中点时,自己身上跟对方合住的地方绝不能动,一动就不灵,等于替人家把自己的劲化了 。 好比琴弦两头固定在琴上,绞紧了,才能弹出乐音,有一头松了就弹不出声来 。 往开了说,我们要利用的各种线都得有一定的紧度或者强度,不然的话,它就当不了杠杆、转轴或者琴弦 。 这种紧度或强度是怎么来的呢?是靠抻拉,靠对压,或者靠螺旋得来的,而且,就直线而言,形成的线越直,线的质量就越高,也就越有威力 。 上述种种都是“线”,如果有的朋友对于各种线还没有重视起来,希望我的这番话能起点儿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