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多淤,如何有效调理

人体中的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和血的形成,都源于水谷精微和肾经,两者都又是生命活动的物资基础,它们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故《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 即简单地概括了气和血在功能上的差别 。 但是,中医学认为,气和血之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 气可生血,也可行血,又可摄血 。 那么,久病多淤的症状以及调理方法是什么呢?

一,久病多瘀的定义及表现
中医上讲,寒则凝,凝则淤,淤则堵 。 淤则人体脏腑功能失衡,最终气血逆乱,导致的血行不畅,血液淤堵,进而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最常见的为血淤 。 血瘀是一种体质类型,比较常见,有久病多瘀的说法 。 血淤多表现为面色口唇晦暗,黑眼圈,皮肤暗淡,色斑,皮肤粗糙,身体疼痛,女性月经不调等 。
血脉瘀堵不通畅,身体的营养气血供应不足,就容易发生各种症状,而且对多数慢性病的恢复不利 。
身体发生血瘀瘀阻堵的现象,则就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心肌梗塞、脑埂塞,容易发生头痛、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痛经等,甚至很多恶性肿瘤的发生,也是跟瘀血日久有关系 。



久病多淤,如何有效调理

文章插图

二,造成血瘀的原因
血瘀不会无故的产生,有两个方面最容易诱发,一个是阳虚,阳虚生内寒,寒则血脉凝滞,血脉不通畅,发生血瘀;还有一个是气滞,肝气郁结,气不顺畅,不能推动血行,进一步发生血瘀 。
总的来说,情绪压抑、紧张、焦虑、心情不畅都是诱发血瘀的重要因素,还有长期甜食、肥甘厚味,阻碍脾胃的气机运行,也不利于血脉的运行;长期生活在寒凉的环境,长期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缺少运动,都会导致人体气血运行障碍 。
1、气血第一种“淤”——黏滞重浊的痰湿
一说到痰,人们可能立刻会想到咳嗽堵嗓子眼里的那种黏黏的物质,或者是我们平时吐出的口水 。 而中医上把痰分为两种——“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 “有形之痰”主要存在于肺部,即肺部和支气管分泌出来的黏液,也就是我们平常咳嗽吐出的痰涎,也称为“外痰” 。

我们这里说的痰湿,实际上指的是“无形之痰” 。 它在人体各个组织、脏器、血液之内,是我们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 。 痰湿是由于身体里的水液停滞不化了而导致痰和湿凝聚在一起,它有黏滞、重浊等特点 。 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就容易形成痰湿 。
痰湿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 中医认为“气郁生痰”、“脾虚生痰”,若肺失宣降,津失输布,就会液聚生痰;若脾不健运,湿聚成痰;若肾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 。
这三脏中,又以脾的功能最重要 。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我们吃的饮食物必须经过脾的运化,营养物质才能被运送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 如果脾运健旺,则脏腑气血充和;若脾运失健,营养物质不能运送到周身,代谢产物排不出去,就会形成痰湿 。
体内痰湿过盛,就容易患冠心病、中风、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 痰湿会造成瘀血,那么痰湿和瘀血一结合,就会产生如肿块、乳核、炎性包块等,让人苦不堪言,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演变成肿瘤 。


【久病多淤,如何有效调理】2、气血第二种“淤”——凝黑失氧的瘀血
在《说文》中对“瘀”字的解释是“积血也” 。 《急就篇》中为“瘀,积血之病也” 。 中医认为“瘀”就是瘀血,我们在这里把瘀的范围扩大化了,只要瘀堵在体内的物质,我们都称之为瘀 。 而所有无论是痰湿、湿热,或者是浊气,瘀堵的最后结果一定是产生瘀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