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型论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一)毒结少阳型

症状:腮部肿胀数日后, 左胁下、上腹部疼痛较剧, 胀满拒按, 恶心呕吐, 发热, 大便秘结或溏泄, 舌质红, 舌苔黄, 脉弦数 。
治则治法:清泄热毒, 疏利少阳 。
方药:大柴胡汤(《伤寒论》)加减 。 柴胡、黄芩、郁金、枳壳、姜半夏、蒲公英、竹茹、川楝子、虎杖、大黄、白芍、甘草等 。
加减:大便溏泄者, 去大黄, 加苍术、木香(煨);腹痛剧烈者, 加川芎、红花、牡丹皮 。
 

中医分型论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文章插图

(二)热毒蕴结型
症状:高热, 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胀痛, 范围大, 坚硬拒按, 张口咀嚼困难, 或有烦躁不安, 面赤唇红, 口渴欲饮, 头痛呕吐, 咽红肿痛, 颌下肿块胀痛, 纳差, 尿少而黄, 大便秘结, 舌质红, 舌苔黄, 脉滑数 。
治则治法:清热解毒, 软坚散结 。
方药: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加减 。 柴胡、黄芩、黄连、连翘、升麻、板蓝根、蒲公英、挂金灯、玄参、夏枯草、陈皮、桔梗等 。 加减:热甚便秘者, 加石膏、大黄;腮部肿胀甚, 坚硬拒按者, 加海藻、牡蛎、赤芍、牡丹皮 。
【中医分型论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三)毒窜睾腹型
症状:腮部肿胀同时或腮肿渐消时, 一侧或双侧睾丸肿胀疼痛, 或少腹疼痛, 痛时拒按, 或伴发热, 溲赤便结, 舌质红, 舌苔黄, 脉弦 。
治则治法:清肝泻火, 活血止痛 。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g;水丸:每袋6g 。 成人剂量:浓缩丸每服8丸, 每日2次;水丸3~6g, 每日2次 。 建议用法用量:每服剂量:浓缩丸:<3岁2丸、3~6岁4丸、>6岁6丸, 每日2次 。 水丸:<3岁1g、3~6岁2g、>6岁3g, 每日2次 。
方药: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加减 。 龙胆、黄芩、黄连、栀子、蒲公英、柴胡(醋制)、川楝子、荔枝核、延胡索、桃仁、赤芍、青皮等 。 加减:睾丸肿大明显者, 加莪术、皂荚;伴腹痛呕吐者, 加郁金、竹茹、姜半夏;少腹痛甚者, 加香附、木香、红花;伴腹胀便秘者, 加大黄、枳实 。
 
(四)邪犯少阳型
症状:轻微发热恶寒, 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 触之痛甚, 咀嚼不便, 或有头痛、咽红咽痛、纳少, 舌质红, 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 。
治则治法:和解少阳, 散结消肿 。
方药:柴胡葛根汤(《外科正宗》)加减 。 柴胡、黄芩、牛蒡子、葛根、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夏枯草、赤芍、桔梗、甘草等 。 加减:咽喉肿痛者, 加马勃、玄参;纳少呕吐者, 加竹茹、陈皮 。
 
(五)邪陷心肝
症状:高热不退, 耳下腮部漫肿疼痛, 坚硬拒按, 头痛项强, 烦躁, 呕吐剧烈, 或神昏嗜睡, 反复抽搐, 舌质红, 舌苔黄, 脉弦数 。
治则治法:清热解毒, 息风开窍 。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散):丸剂:每丸3g;散剂:每瓶1.6g 。 丸剂:每服1丸, 每日1次 。 小儿3岁以内每服1/4丸、4~6岁每服1/2丸, 每日1次 。 散剂:每服1瓶, 每日1次 。 小儿3岁以内每服1/4瓶、4~6岁每服1/2瓶 。 或遵医嘱 。 温开水送服 。 醒脑静注射液:每支10ml 。 成人剂量:肌肉注射, 每次2~4ml, 每日1~2次;静脉滴注, 每次10~20ml, 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滴注, 每日1次 。 建议用法用量:0.5ml/(kg·d)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 最大剂量不超过20ml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