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人工养殖瓶颈待破( 二 )


穿山甲人工养殖瓶颈待破

文章插图

科学研究是成功保障
两年前 , 马津汝有感于国内穿山甲资源紧缺的现状 , 勇闯乌干达 , 虽然最初受到了乌政府部门的强烈反对 , 但经过不断咨询和修改建议 和承诺书 , 终于获得了乌政府颁发的第一张特种养殖许可证 。 2014年2月 , 奥森与乌干达以穿山甲为图腾、保护穿山甲的Lugave宗族签署了 12年独家合作协议 , 由奥森提供资金和技术 , Lugave宗族负责养殖穿山甲 。
乌干达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最高行政长官James Lutalo表示 , 乌政府要求奥森公司建立濒危动物养殖研究中心 , 奥森也已承诺攻克穿山 甲人工养殖技术 。 在该中心 , 繁殖的穿山甲1/3送回野生 , 1/3种苗出口 , 1/3继续繁殖 。 乌政府希望通过穿山甲的人工繁殖 , 一方面扭转穿 山甲走私和非法猎取的局面 , 有效保护这个物种 , 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发展乌干达经济 , 满足医药的需求 。
【穿山甲人工养殖瓶颈待破】另据了解 , 在亚洲国家老挝 , 也已有由国家建立的野生动物养殖场商业化养殖穿山甲成功的先例 。
吴诗宝致力于穿山甲的人工养殖技术研究十余年 , 已经在小范围样本中取得重大进展 。 据他介绍 , 自19世纪70年代至今 , 全球有100多家 动物园都饲养过各种穿山甲 , 但驯化成功率极低 , 很少能活过6个月 。 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股穿山甲养殖热 , 不少单位或个人联合科研机构 或高等院校共同合作研究商业化的穿山甲养殖技术 , 但只有极少数机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
吴诗宝认为 , 穿山甲是难以驯养繁殖的动物 , 这与其习性特殊和产仔率较低有关 。 穿山甲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比较特殊 , 每年仅产仔一 到两次 , 每次一到两胎 。 更为重要的是 , 许多机构采用的方法不正确、不科学 。 而他所在的华南师范大学目前已初步掌握了穿山甲人工引种 与驯化技术、养殖圈舍建造技术标准、人工饲料配方与饲料生产加工方法、一般疾病防治技术、人工配种与育幼方法 , 穿山甲完全能够在人 工圈养条件下存活并繁殖后代 , 但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提升和探明 。
“科学研究是穿山甲人工驯养能够成功的基础 。 ”吴诗宝建议 , 政府应当重点支持那些条件较好的单位去探索研发 , 特别是那些已取得 阶段性研究成果 , 且研发能力强的产、学、研、政结合的协同体;发改委、林业、科技、中药管理等部门应当设立专项基金 , 重点支持条件 好且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单位;建议成立协调牵头机构 , 整合由多个部门参与以及由多学科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研发团队 , 以提升研发能力 和研发效率 , 对穿山甲养殖技术存在的问题协同攻关 , 尽早实现穿山甲商业性规模化养殖 。
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孟智斌建议 , 应成立一个穿山甲驯养的行业专业性组织机构 , 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 把握准入门槛、设立引种规范、制定饲养规范、执行行业守则;建立可信、可追溯的饲养个体档案 , 与保护野生资源建立可行、可信即有说服力的联系;特别是要与有公信力的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如IUCN、CITES、CBD、WWF , 建立可信赖的联系;同时也要做好宣传工作 , 介绍穿山甲的人工繁 育 。
与会的政府部门代表、企业代表、行业专家等纷纷表示 , 本次会议是行业内关于穿山甲人工养殖的首次专题会议 , 为穿山甲人工养殖指明了方向;希望将来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成立穿山甲人工养殖的行业组织 , 制定行业门槛 , 规范行业准入 , 引领行业发展 , 使穿山甲人工养殖行业尽快形成 , 并健康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