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还需要适当调节居室的湿度环境,预防燥邪对人体的侵害 。 众所周知,人们常用“相对湿度”(即空气中实际水气含量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湿度的百分比值)来表示空气中所含的水气 。 一般来讲,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湿度是40%~60% 。 由于秋天空气中的水气含量小,空气的潮湿程度低,其相对湿度也随之下降 。 当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40%以下时,人们就开始感觉干燥而不舒服,而低于30%以下时,人体的皮肤、鼻腔或口腔黏膜的水分很快被蒸发掉,会明显地感觉到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现象 。
此外,在居室内养一些花草或观赏鱼,除具有美化环境,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外,还能够增加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 在室内地板上适量地洒些水或使用空气加湿器都可以有效地提高空气湿度 。
3 秋季饮食养生法
秋季饮食养生,是指在秋季应用饮食调养来养生保健的方法 。 秋季是天高云淡、干燥凉爽、果实累累的季节 。 秋季的特点是由暖转寒,天气干燥,故中医学将夏末秋初称为温燥,秋末冬初称为凉燥,饮食养生方法有所不同 。 秋季饮食养生的总原则是:1.饮食品种多样化,荤素合理搭配;2.多吃清凉多汁的蔬菜水果;3.适当地增加蛋白质食物的摄入;4.适量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 。
在干燥的秋季,适量地多吃一些寒凉多汁的蔬菜水果对预防秋燥是有益的 。 寒凉多汁的蔬菜水果包括黄瓜、西红柿、冬瓜、百合、白萝卜、胡萝卜、梨、苹果、葡萄、荸荠、甘蔗、柑桔、香蕉、柿子、菠萝、罗汉果、大枣等 。 同时,日常饮食中要忌食油腻厚味,特别要少吃辣椒、花椒等辛热之品,也不宜吃烧烤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
中医养生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有温燥与凉燥之分,故饮食养生也要按秋季的前期和后期来进行 。 秋季的前期,夏日的炎热天气尚未完全消退,而初秋的干燥气候已经来临,所以炎热和干燥均耗散津液,引起机体干燥不润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唇干咽干,口渴,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 。 秋季的后期,秋日的凉爽干燥依然存在,初冬的寒冷之气已经来临,所以除口燥咽干外,尚有皮肤干燥皲裂、便秘等 。
特别推荐:预防秋燥的食疗方
1.梨粥:鸭梨或红肖梨100克,大米50克,将梨洗净切碎,煮成粥食用,有生津止渴,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秋季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者食用 。
2.百合粥:百合10克(或鲜百合50克),大米50克,煮成粥食用,有润肺止咳,养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干咳少痰,失眠多梦者食用 。
3.银耳粥:银耳10克,大米50克,将银耳水发洗净,切碎与米同煮为粥食用,有滋阴润肺,养胃强身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及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及慢性支气管者食用 。
秋季前期 用于温燥的饮食养生方法要以清热滋润为主 。 饮食养生的方法应坚持二粥一汤的饮食方法,即早晚餐食粥,午餐喝汤,但粥汤的内容有所不同 。 中医认为燥邪最易伤肺,在饮食中增加一些滋阴润燥的水果或药食两用的食物可以起到防止燥邪肺的作用 。
秋季后期 用于凉燥的饮食养生方法要以祛寒滋润为主 。 饮食原则除滋阴润燥外,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热量较高的食物 。 食粥仍是主要方法,如梨粥、百合粥、银耳粥都可食用,还可增加一些瘦肉粥类,如煮粥时加些瘦肉、皮蛋等,以补充蛋白质的消耗 。 还可进食栗子粥、桂花莲子粥、龙眼肉粥、红枣粥等,并多食一些温性的蔬菜水果,如南瓜、葱、姜、香菜、桃、杏、大枣、荔枝、乌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