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知识|功夫茶怎么泡,新手怎么泡功夫茶


功夫茶怎么泡? 第一步——观茶:珠光乍现 。
第二步——煮水:轻灵浮动 。
第三步——净杯:浸温壶盏 。
第四步——置茶:王子进殿 。
第五步——入水:直落千丈 。
第六步——敬茶;分杯奉客 。
第七步——闻茶:清香绕鼻 。
第八步——赏汤:赏叶观汤 。
第九步——啄饮:细品爽鲜 。
第十步——续品余韵 。 在品
第十一步——三饮成趣 。 红
第十二步——论茶谢客 。
扩展资料:
形成由来:
工夫茶 , 起于明代 , 盛于清代 , 成为潮汕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 , 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是在唐宋时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饮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属散条形茶瀹(yue)泡法的范畴 , 是瀹饮法的极致 。
【爱好知识|功夫茶怎么泡,新手怎么泡功夫茶】自唐代韩愈被贬到潮州后 , 邹鲁之风开启 。 现可见最早的有关饮茶文献资料是北宋时苏轼的《与子野》 。 子野 , 即潮州前八贤之吴复古(吴远游) , 与苏轼至交 。 文学家苏轼在茶学上造诣颇高 , 对茶艺颇有研究 。 吴复古寄上的数品福建茶 , 获得苏轼赞誉“皆佳绝” , 且知“彼土自难得” , 可见吴复古有相当高的品茗水平 , 也说明宋代潮汕地区至少在上层人士中已有饮茶之习俗 。
后又经历次战争动乱时之人口迁徙 , 特别是宋末朝廷南迁 , 文天祥兵败于潮州 , 更是把诸多中原文化带入潮州 , 如潮阳笛套音乐等 。 潮汕地区众多姓氏宗族 , 追根溯源 , 其始祖均始于此次朝廷南迁 。 历次的人口迁入 , 把中原的饮茶习俗也随之带入潮州 , 融本地民风习俗而成“潮味茶俗”并逐渐成型为后来的“工夫”茶俗 。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怎样泡功夫茶 冲茶之法如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 , 掏火 , 扇炉 , 洁器 , 候水 , 淋杯等六个动作 。 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 , 是一个预备阶段 。 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 , 这“候水” , “淋杯”都是初试功夫 。 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 , 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 , 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 , 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 , 应立即将砂铫提起 , 淋罐淋杯 , 再将砂铫置炉上 。 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

第二:纳茶 打开茶叶 , 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 , 分别粗细 , 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 , 再将细未放在中层 , 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 , 纳茶的功夫就完成了 。 所以要这样做 , 因为细末是最浓的 , 多了茶叶容易发苦 , 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 , 分别粗细放好 , 就可以使出茶均匀 , 茶味逐渐发挥 。 纳茶 , 每一泡茶 , 大约以茶壶为准 , 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 。 如果太多 , 不但泡出的茶太浓 , 味带苦涩 , 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 , 一泡以开水之后 , 舒展开来 , 变得很大 , 纳茶太多 , 连水也冲不进去了 。 但太少也不行 , 没有味道 。 纳茶是冲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 。 神明变幻 , 由此起矣 。

第三:候汤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 , 这就是指用这们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 。 《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 , 见其沸如鱼目 , 微微有声 , 是为三沸 。 铫缘涌如连珠 , 是为二沸 。 腾波鼓浪 , 是为三沸 。 一沸太稚 , 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 , 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 , 声若松涛 , 是为二沸 , 正好之候也 , 《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 ”

第四:冲茶 当水二沸 , 就可以提铫冲茶了 。 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 。 提铫后走了七步 , 揭开茶壶盖 , 将滚汤环壶口 , 缘壶边冲入 , 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 , 冲一角 , 然后再冲各角 , 可同样忌直冲壶心) 。 提铫宜高 , 所谓“高冲低洒”是也 。 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 , 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挥发 , 由茶精迅速挥发 , 单宁则来不及溶解 , 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 。 至于走七步再冲 , 目的在于滚水稍凉一点 , 以免破坏维他命C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