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元曲四大家是谁,诗仙诗圣诗魔诗佛诗鬼


元曲元曲四大家 是谁 戏剧的发展有赖于城市的发展与繁荣 。 中国自汉唐时期就已出现戏剧的雏形, 但戏剧真正得到发展并走向成熟则是宋元时期 。 宋、金之时, 商品经济发展, 城市文化形成, 出现了杂剧、南戏、院本等故事性较强、带有滑稽和调笑色彩的歌舞剧演出 。 发展至元代, 形成了成熟的戏曲——元杂剧, 或称元曲 。 在存在时间不足一百年的元代, 有姓名可考的杂剧作家大约有200人左右, 有记载可查的杂剧剧本有近800种 。 后人更将元曲视为元代的代表性文学样式, 与唐诗、宋词并称 。 元杂剧的演出在元代十分繁盛, 城市中大都有固定的戏班, 还有一些戏班在各地流动演出, 称为“路歧” 。 农村也经常在节日中有演出, 演员中也出现了男女名角, 女艺人如珠帘秀、天然秀、赛帘秀、翠荷秀等, 男艺人则有侯耍俏、黄子醋、刘耍和等 。
元杂剧是一种大型的舞台戏剧演出 。 有着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 综合了宋杂剧、金院本的滑稽、歌舞、说唱等形式 。 音乐上采用了宋金时期的“诸宫调” 。 宫调是中国古代曲调的总称, 包括若干调式, 每个宫调都有一套曲子供演员使用 。 元杂剧一本有四折, 每一折在音乐上使用一个宫调, 由一套曲子组成, 这套曲子为数不等, 曲调也不同, 但都使用同一个宫调 。 四折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 。 元杂剧的宫调约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等9个(常用的有7个) 。 除四折外, 全剧一般还要加上一个或两个楔子 。 楔子是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 。 元杂剧有旦、末、外、净、杂五大类角色 。 演出以演唱为主, 一本戏始终由一个男主角或女主角主唱, 其他角色一般不唱, 台词和对白叫做“宾白”, 动作称作“科”, 如“雁叫科”、“做悲科”、“醉科”、“笑科”、“睡科”等, 许多动作表演都是虚拟化的 。 伴奏乐器以笛、板、鼓、锣为主 。
元杂剧的代表是“元曲四大家”, 王国维按成就高低将他们排列为关、白、马、郑 。 分别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 其中以关汉卿成就为最高 。
关汉卿, 元大都人(今北京), 号祀斋, 是元代剧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 他的如椽大笔, 是推动元杂剧脱离宋金杂剧的“母体”走向成熟的杠杆, 是标志戏剧创作走上艺术高峰的旗帜 。 其剧作如“琼筵醉客”, 汪洋恣肆, 慷慨淋漓, 震撼人心, 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
关汉卿著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单刀会》、《蝴蝶梦》等名剧 。 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 总编修师首, 捻杂剧班头” 。 他多才多艺, 通晓音律, 长期生活于艺人圈中, 有时还粉墨登场 。 关汉卿嫉恶如仇、不畏强暴, 自比为“捶不扁、炒不爆、砸不碎、煮不透、响当当一颗铜豌豆” 。 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动荡不安、政治腐败、阶级民族矛盾尖锐的元代社会现实, 同时充满着反抗强权的战斗精神 。 慨慷悲歌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 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 注意尽快“入戏” 。 他以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与人物关系, 把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主要戏剧矛盾上, 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 。
悲剧《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 。 全剧四折一楔子 。 写儒生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 被迫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做童养媳(楔子) 。 窦娥婚后, 丈夫去世, 婆媳相依为命 。 蔡婆外出讨债, 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 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 窦娥不从(第一折) 。 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来要挟窦娥, 没想到误毒死了自己的父亲 。 张驴儿反咬一口, 诬告窦娥杀人 。 官府严刑逼供, 判窦娥死罪(第三折) 。 临刑之时, 窦娥指天发誓, 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以明其冤(第四折) 。 窦娥死后, 其誓果然一一应验 。 三年后, 窦天章为官上任, 窦娥托梦给父亲, 窦天章遂重审此案, 为窦娥申冤 。 《窦娥冤》全剧激荡着一种强烈的反抗精神, 窦娥绝望之际向天地发出的呼喊, 千百年来更是感动着无数的读者与观众:“有日月朝暮悬, 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 天地也, 只合把清浊分辨, 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造恶的享宝贵又寿延 。 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 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舟 。 地也, 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