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来养生要护阳温补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 冬日进补是我国几千年来用以防病强身的传统 。 冬令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体内,滋养五脏 。 人们可在饮食上进行适当的调养,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以抵御冷空气的侵袭 。 但进补不宜过于燥热,应以温补为主,少食生冷 。 可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和甘润生津之品,以甜品、冰糖为宜 。 同时还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缺乏 。
天冷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 。 因此,冬补应以增加热能为主 。 可适当多吃狗肉、牛肉、羊肉、鸡肉、鹿肉、鱼虾、鹌鹑、鸽、海参、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 。 入冬进补,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 。 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 。 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 。 如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茯苓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等等……然后,再遵循“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进行饮食调养 。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有的人会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出现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 。 因此,冬来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 。 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 。 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 。 此外,大白菜、黄豆、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芥菜、韭菜、绿豆芽、油菜等的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也有“护阳”的作用,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食用,满足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 。
中医认为冬季对应人体的“肾”,而甜、酸、苦、辣、咸五味中的咸入肾,咸味有补益阴血等作用 。 于是,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可适量多吃点咸味食品,如海带、紫菜和海蜇等 。 此外,还应多吃温热护阳之品,如桂圆、胡桃、核桃、栗子、大枣、山药和木耳等 。 而多补充富含钙、铁、碘的食物也可提高肌体的抗冷能力 。 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等 。 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 。 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助人体抗冷,如海带、紫菜、发菜、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
增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摄入则可以增强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 。 另外,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中含胡椒碱,入冬多吃一些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 。 而寒凉性的食物应该少吃,如螃蟹、海虾、西瓜和葡萄等 。 尤其要注意的是,立冬食疗要根据每个人体质不同而不同——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耄耋重延 。 如,脾虚、气虚的人在冬天多表现出乏力、气短、厌食、腹胀、大便偏稀、怕冷,可选用健脾益气的食物,可多吃糯米、大枣、扁豆、山药、胡萝卜、栗子等 。 而一些人到了立冬以后四肢冰凉、怕冷,早早就把厚衣裤穿上了 。 中医认为这大多是阳虚体质,阳气不达四末(四肢)所致 。 饮食可选羊肉、鸡肉、狗肉、胡桃肉、大枣和桂圆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