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读懂陶渊明初中作文600字( 八 )


陶渊明从小便喜欢阅读一些儒家经典,喜欢安静的环境,喜欢自然万物,不愿像个平常人一般生活 。 众人的志向都是为了当官为了功名利禄为了钱财满盈,而陶渊明从小便想着过上恬静无为的生活,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却总是事与愿违 。 陶渊明有一个比他小三岁的妹妹,他们的父亲还有一个小妾,因此陶渊明小时候的家境还是蛮不错的 。 但是他们的父亲在陶渊明八岁的时候便去世了,之后更是家道中落,为了谋生便只能去做官 。
陶渊明同时受着儒家与道家的影响,信奉儒家,因此想要在官场一展宏图,信奉道家,因此也向往无为无欲的生活 。 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的,陶渊明一生都没有做过什么大官,在公元405年的时候,陶渊明出任了他为官生涯中的最后一个官职,不到三个月便辞官回家,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涯 。 也就是在这段隐居岁月里,陶渊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辞赋诗篇,尽管之后也有多人劝他出仕,但早已习惯田园生活的陶渊明统统拒绝了 。 陶渊明死后,人们私谥他为“靖节” 。

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陶渊明是个有骨气,却又消极的人 。 陶渊明看清了官场的黑暗,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坚决辞官隐居,而不像其他贪婪的官员只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地攀高枝,形成黑暗的朝野形势,从这一方面看,陶渊明是值得学习的,有骨气的;而从另一方面看,他知道官场的黑暗,从没想过要改变,只知尽快脱身,过自己向往的隐居生活,消极地躲避一切 。 从这一方面看,陶渊明是自私的,消极的 。 但尽管如此,他带给后人的仍是典型的“骨气模范”形象,供后人敬仰.隐含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虚无的“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 52岁时偕少子陶佟回归宜丰故里,四年后返浔阳,逝于柴桑 。 陶佟留居故里 。 今澄塘镇秀溪、故村等处陶姓人皆为陶佟之后裔 。 历代方志载宜丰境内有南山、柳斋、菊轩、东篱、洗墨池、藏书礅、故里桥、靖节桥、我公桥、舒啸台、赋诗湾、顾渊石、醉卧石、渊明洞、读书堂、靖节祠等陶渊明遣迹及其纪念建筑 。
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 陶渊明(公元365年-公元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去世后私谥靖节,故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我国文学史中“田园诗派之鼻祖” 。 也是一位芳名流传千古的隐士 。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在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就有记载陶渊明自号的来历 。 陶渊明死后,人们私谥他为“靖节” 。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宦家庭 。 曾祖父陶侃做过晋朝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 。 在他还小的时候,他的祖父、父亲先后离世,家道从此中落 。 他的母亲无力养活他和妹妹,就寄居外祖父孟嘉家里 。 孟嘉家有许多藏书 。 陶渊明由此读过很多书 。
东晋末年,奸臣当道,朝政腐败 。 与陶渊明品行高洁、不慕虚荣形成鲜明的对比 。 所以,陶渊明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肯定是个别类,也是个被淘汰的对象 。 按照当时“九品中正制”推举法,公元393年,29岁陶渊明接受朝廷征召,出任江州(今九江)祭酒(管教育的官员) 。 由于他不会投机钻营、又不会溜须拍马,所以没有多久就辞官归隐 。 公元398年,陶渊明又先后在大将军桓玄、建威将军刘敬宜、镇军将军刘裕(刘寄奴)手下做过参军(幕僚官) 。 尽管他们对陶渊明还算不错,但他们的所作所为,让陶渊明很是不满 。 所以,他又选择了归隐 。 后来,桓玄威逼晋安帝禅位,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桓楚 。 刘裕建立南朝刘宋,为宋武帝 。 据说陶渊明听说桓玄篡夺了东晋政权,随口吟诗道:“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 刘裕当了皇帝,陶渊明“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借此不愿谈及与他们的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