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读懂陶渊明初中作文600字( 四 )


陶渊明的田园诗,还牵涉东汉末以来文学所集中关注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生命怎样才能获得解脱?在这方面,我们首先看到,陶渊明对生命 短促的事实,表现得比同时代任何人都焦灼不安 。 他的诗现存不过一百多首,竟有几十 处提及“老”和“死” 。 但在哲学上,他却有一种豁达的解释,这在组诗《形、影、神》 中表达得最明白 。 诗人借用辞赋的对话体,让“形”提出饮酒自乐、忘怀一切的人生态 度(这近于《古诗十九首》),又让“影”强调应追求事功,建立身后之名(这近于建 安文学) 。 这两者其实都是陶渊明所难以舍弃的,但作为最终的哲学归结,他在第三首 《神释》中把前二者都否定了,认为每日醉酒伤害生命,立善求名也只是外在的追求,毫无意义,应该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 。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 ”即归化于自然,不必有意识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这就是不求解脱的解脱 。 “自然”哲学的这一种内涵,在田园诗中以美好的形象表现出来,如陶诗中最著名的《饮酒》之五就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开头四句,说只要心境旷远,就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 。 下面说采菊东篱,不经意中 目遇南山(即庐山),在暮岚紫霭、归鸟返飞之中,感受到造物的奥秘,参透了人生的真谛 。 尽管诗中明说“欲辩已忘言”,但如果联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来考察,他在本诗 中通过一系列意象所隐约暗示的人生真理还是可以探索的 。 南山的永恒、山气的美好、 飞鸟的自由,不正是体现了自然的伟大、圆满与充实,尤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本质吗? 那么,人的短促的一生,除了归依自然、顺应自然,在自然的永恒、美好、自由中感受 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所以说,这首诗仍然是陶渊明的人生理想 的寄托,只是偏重有所不同 。
当然,诗中的这种人生观说到底只是一种诗意的、哲理的向往 。 因为人从根本上不可能摆脱在一定的对象中实现自我的追求,也不可能摆脱现实 利害的矛盾 。 但作为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它是有价值的;作为诗歌的理蕴,它更带 来独特的效果 。 归结起来,陶渊明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以“自然”为核心 。 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 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 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他所喜爱的生活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 意趣的乡村 。 由于这些追求,使他的大多数田园诗呈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此即前人所言“静穆” 。 但在这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 深感无所寄托的焦虑 。 换言之,“静穆”是在“自然”哲学支配下构造出的美学境界,而激起这种追求的内驱力恰恰是高度的焦灼不安 。
但是,陶渊明并不是只有这种以冲淡平和为主要特征的作品,他也写过一些直接涉及现实政治, 或直接表现出内心的强烈情绪的诗篇 。 如《述酒》诗,虽然辞义隐晦,不易读懂,但其 内容关系到晋、宋更代的一些政治大事,当无疑问 。 又如《赠羊长史》,对刘裕于义熙十三年北伐破长安之役,显得十分高兴 。 “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 。 岂忘游心目,关 河不可逾 。 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 。 ”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感情 。 此外,《咏荆轲》和《读山海经》中的几篇,对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一些虽然失败而始终不屈的英雄形象,表示同情、仰慕和赞美,具有慷慨悲壮的风格 。 《咏荆轲》结末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分明流露出诗人心中的激昂之情 。 又如《读山海经》中的一篇: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 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精卫微禽,而有填海之志,刑天断首,犹反抗不止,都表现出不为命运屈服的伟大精神 。 最后二句,既是说精卫、刑天,也是说自己:虽有昔日的壮志雄心,却没有偿愿 的时机!这些诗的事实背景已无法加以确凿的证明,但至少可以说明,陶渊明在隐居中仍然渴望强烈的、有所作为的人生 。 鲁迅先生指出,陶诗不但有“静穆”、“悠然”的 一面,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主要是指这些作品而言 。 不过,应当看到两者也并不 是截然对立的 。 从诗歌渊源关系来说,陶渊明有远承阮籍的一面 。 这主要表现在其诗多抒发内心深 处的情感,表现对人生的探索,使用哲学观照的方式,并多用组诗的形式 。 另一方面,陶诗也显然受到玄言诗的重大影响 。 这不仅表现在他的诗中有许多玄学的语汇,其平淡的语言风格也同玄言诗一致,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理解上 。 在阮籍诗中,大量地以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相对照,人在自然面前感受到强大的压迫; 而在东晋的玄言诗中,则转变为人对自然的体悟和追求;到陶渊明,又更明确地提出归 化自然的观念,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意识成为构成陶诗独特意境的决定性因素 。 当然,陶诗重视通过艺术形象而不是抽象语言来表现哲理,这同玄言诗的枯燥无味是根本不同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