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治病 行善的艺术


我们太熟悉了这样的场面:受捐赠者一排排,领导讲话、代表发言、鼓乐齐鸣,然后,一个一个装有捐款的信封发放到手中,“深情”、“感激”“羞怯”地演绎在各类摄像头里,说不定主持还得即兴拉上一两个人谈谈“感想”,凡是学生的一定会说:“我要好好学习,报答大家的恩情,”是孤寡残疾者,一定会说:“感谢政府,感谢……”,甚至喊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催人泪下的激情话语 。
我们太熟悉了这样的场景:明星们认领某某孩子;捐赠款单扩大N倍,频频亮相在电视屏幕上 。
我们太熟悉了这样的报道:某某知名人士视频亮相后销声匿迹,承诺的捐赠款没有到位….
其实,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是残疾还是健康,人格都是平等的 。 贫困者和残疾者生活得很无奈,确实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但他们比一般人更敏感更自尊,捐赠者虚张了声势,居高领下地“施舍”,全然不顾受助者心头的无奈、眼中的屈辱,让他们的自尊变成了自卑,这是对他们心灵很大的伤害 。 他们心底难言的伤痛来自捐赠者展示的“大度”和“仁慈”,难怪很多贫困学子在学校宁可苦了自己,或者打肿脸充胖子也不愿意领取助学金 。
常怀助人之心,施恩不图报,我们就不会也不需要张扬,那么,你的爱心,你的善举,你的捐赠,就是冬日里的阳光夏日里的凉风直入人心 。 忽略被捐赠者的情感,你的行善就一定存在欠缺 。
我和我的同仁们,自然而然地做,自然而然地说,自然而然地笑,言与行和谐统一,捐赠与被捐赠和谐统一 。 我们将慈善融于最平常的言语、最平常的举动,将悲悯化作自己最神圣的责任,我们懂得尊重比捐赠更重要,一颗真诚的心是不需要任何额外装饰的 。
让我们用心去淡漠,淡漠我们所做的一切,小心呵护每一个人的自尊, 因为行善也需讲究艺术 。




他的肿瘤很大、烂穿了皮肉,颈总动脉都可以看得见,一个眼睛大,一个眼睛小,脸都已经歪了,可是,难得的是这个病人,在这个时候,他总算想通了,能够开始念佛,看著佛像,拿著念珠 。
他到医院治疗了一半,先是他的丈母娘去世,中断治疗,后来他的儿子又发生车祸死了,就这样子,财产几丧尽,他没有办法继续治疗,一直让这个肿瘤扩散蔓延,几乎预计他没有办法活超过十天了,颈动脉大血管破裂,血流得一蹋糊涂,在这个时候,医生教他念佛,没有想到,他真的能够把持住这一句佛号,一句又一句地念,他的声带已经受到了肿瘤的破坏,念佛已经不能够念出声音来,他用沙哑的声音告诉我说:“我在这里修身养性,我在这里反省我一生所作所为、什么事做错了,我很想去做一些善事,当我好起来的时候,请你带我到寺庙去
他拿著念珠,一念再念,医生告诉他: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等到这一天,才想到做善事呢?只要净化内心,完成自觉生命,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种榜样,给所有痛苦中的人一种鼓励,就是做最大的善事 。 他真的一句又一句的念,他一直念一直念,血压却回升了!
当我们平常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的人,每天有没有这样的用功来念呢?我们一定要等到这种力不从心的时候吗?当我们像他一样痛苦的时候,有没有这种忍耐力来念佛呢?吴聪龙老师提到:若静坐的时候,念佛有十分的工夫,亦即念得一百句是一百句,没有一句打失;念得一万句是一万句,没有一句打失,才是十分的工夫 。 静坐中有十分的工夫,动中只有一分;动中有十分的工夫,睡梦中只有一分;睡梦中有十分,病中只有一分;病中有十分,临命终只有一分,我们有多少的工夫能够来经历这种生死的考验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