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践与体会
教师职业道德, 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它是在教师职业范围内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内部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 近年来, 我校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 将师德建设作为教风建设和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 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
一是完善制度, 以考核促进提高 。
学校修订的《教职工职业道德考核办法》, 明确了师德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考核的步骤、方法, 细化了学生评价老师、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家长、社会评价老师、学校师德考核领导小组评价老师的具体内容 。 把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职务评聘、绩效考核、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 。 通过考核, 促进广大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 。
二是创新机制, 以活动促进提高 。
结合学校实际, 开展独具特色的师德建设系列活动:以党员为主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统一教育思想, 坚定职业理想, 提高认识水平;以学科组为单位在教师中开展才艺展示、“夸夸我身边的好同事”征文活动、师德建设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教学赛教等,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 。 以传统节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政治学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师德建设合力, 努力形成学校各管理机构齐抓共管、协调配合、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 。
三是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一章, 对“教师必须学会宽容”和“爱是一种公正”这两点深有同感 。 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 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 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 不可独断专行, 做到尊重学生, 除尘滤布、信任学生、关心学生, 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 教师要作好表率作用, 加强学习,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提高个人道德素质, 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 以身立教, 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 。
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逐渐凸显出来,这可以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 。 是,到底尊重学生到何种程度,而且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应当如何对待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的问题,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我认为不大和谐的问题 。 一些学校, 尤其是一些民办学校流行称“学生是上帝”, 并把它写在横幅上, 悬挂在学校最繁华的场所 。 在我的课堂上, 有一位学生坦言“学生是上帝嘛”, 其他学生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 群起响应 。 学生是上帝吗?学生可以自认为是上帝吗?我认为不然 。 教师确实应有服务学生的意识, 从现实情况看, 也有需大力弘扬的必要, 但把学生抬到上帝的位置, 于学生自己、教育本身, 害处不少 。
首先,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 中小学生不论是身体方面、心理方面, 还是人生阅历、知识根基、是非观念、辨别能力等都还非常稚嫩、肤浅, 犯点错误在所难免 。 如果教师一味的迁就迎合, 绝对服从“上帝”的意志, 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失去了一道强有力的防线 。
其次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 教育者把受教育者视为上帝, 一切迎合学生, 取悦学生 。 这样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会忽视社会效益, 甚至从根本上背离教育规律 。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学校不但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反而会误导学生, 葬送学生的前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