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理解师德的主体性原则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在“思想建设”中凝聚人心 。
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是加强学校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前提 。 在加强思想建设方面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教育教学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关系 。 师德师风建设又是学校教育工作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决定办学方向和办学方针的关键问题 。
2、在“作风建设”中提神正气 。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 在新的历史时期,作风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学校,作风建设更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
3、在“能力建设”中提高效能 。
师德师风建设在夯实了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的基石之上,要抓好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 。 在教师队伍能力建设方面,要针对不同层面,不同职位的教职员工作不同的要求,因势利导,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学校教育跨越发展的中流砥柱和源头活水 。
扩展资料:
师德:“常人之德”
在谈及教师职业和师德的时候,人们往往强调其神圣性的一面,如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诲人不倦等 。 按照这种表述,师德应该是高于普通社会道德水平的高尚要求 。
在这个意义上说的师德,要求教师具有牺牲精神,需要教师用自我的损失甚至牺牲,去实现学生的成长与成就 。 对于这种要求,可以称之为“圣人之德” 。 将教师职业比喻为“春蚕”“人梯”之类的观点,也与这种“圣人之德”的要求相一致 。
此外,师德要求中也有一些内容,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具备的道德要求 。 如“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终身学习”等 。 这些内容所呈现的不仅是教师职业应该完成的任务,更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身体力行、努力实践的东西 。
这个意义上所讲的师德,固然有其与职业特殊性相关联的特殊要求,但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在普通社会成员的要求之外,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我们可以称之为“常人之德” 。
文章插图
1、常思为师之失,为学生树立榜样;常修为师之德,为学生尽心竭力 。
2、教师要以东风化雨之情,看泥护花之意,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春天 。
3、树苗在阳光的孕育下才能枝繁叶茂,学生在老师的熏陶下才能茁壮成才 。
4、宽容不等于纵容,宽容是给了学生寻找错误,改正错误的时间和空间 。
5、我们面对着无数的唯一 。 因此,不论在课内课外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
6、用心去理解,用爱去教育,让灿烂的阳光洒遍每一片绿叶 。
7、成就一个学生要付出很多,毁掉一个学生也许仅仅是一句话而已 。
8、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会使自己和学生觉得温暖 。
9、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会讲知识,而在于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
10、让自己的心装满阳光,用自己的心发现快乐,与孩子们共享 。
11、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我们自己,因为可爱的学生就是教师的生命 。
12、用热心给予学生勇气,用爱心激励学生进取,用耐心帮助学生成功 。
13、剑胆琴心,以青年为友是人生福祉;虎视牛行,助学生成才是教师天职 。
14、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