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力让我们从躺平到站立,重拾力量再出发

本文转自:齐鲁壹点
任职于哈佛医学院的盖尔·盖泽尔 , 是一位拥有三十年经验的临床医生兼专门辅导医疗人员的认证心理教练 。在辅导过程中 , 她发现人类自身具有强大的复原力 , 这种复原力能够帮助人类应对各种困境 , 免遭不必要的精神、情感或身体痛苦 , 平安渡过困境与应对挑战 。在《复原力:逆境中的自我疗愈》一书中 , 盖尔·盖泽尔提供了典型的复原力案例和练习 , 包括写日记、开放天空冥想、正念练习等 , 以找到自己的内在力量 , 直面生活的挑战 。本文为书中选摘 。
复原力让我们从躺平到站立,重拾力量再出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复原力:逆境中的自我疗愈》
[美]盖尔·盖泽尔 著
曾轶峰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复原力的开发是一个非常私人的过程 。我们每个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时都会作出不同的反应 。你应对挑战的方式可能与别人的完全不同 。面对挑战 , 没有唯一正确的方法 , 也没有什么可以决定结果的统一或标准的反应 。你是否能开发出最适合你的工具 , 让它们帮助你应对人生道路上出现的种种挑战 , 这才是重要的 。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找到最适合我们独特生活环境的复原力配方 。你在追求每日复原力的过程中 , 要注意如何评估你的进步 。我们大多数人都善于严厉地批评自己 , 然而对自己慷慨和富有同情心是获取复原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成为自己的朋友和盟友至关重要 , 我们将在第7章探讨这一过程 。同样重要的是 , 要认识到 , 无论在人生之路上你现在身在何处 , 那都是你需要去的地方 。用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话说:“一个奇怪的悖论是 , 当我接受现在的自己时 , 我就能改变 。”
你对自己的判断将在你培养复原力的过程中产生巨大作用 。让我们来做个比较 , 看看在类似的情况下 , 不同的态度如何导致不同的结果 。
罗丝抑郁症第一次发作的时候是18岁 。她是A等生 , 对自己要求极高 , 非常焦虑 。她也喜欢踢足球 , 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感到非常自豪 。当她被心仪的大学录取时 , 她感到未来可期 。大学生活的第一个学期 , 她在社交生活方面不太顺利 , 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朋友圈 , 随后变得越来越孤立 。她告诉自己 , 自己之所以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受欢迎 , 是因为没有正确的社交技能 , 并因为自己产生低落情绪这个感受本身而苛责自己 。她退出社交生活 , 精神萎靡 。她陷在绝望的情绪之中 , 不去上课 , 然后退学 , 搬回父母家生活 。
艾丽莎抑郁症发作时 , 也是18岁 。和罗丝一样 , 艾丽莎也是明星学生 , 在体育和艺术方面很有天赋 。她也被首选的大学录取 。大一生活刚开始时 , 她兴高采烈并满怀探索的热望 。但是到了第二学期 , 她状态开始滑坡 , 没办法集中精力学习 , 睡眠质量很差 , 跟他人相处变得困难 。她提醒自己 ,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 , 于是马上与校园辅导员联系 , 强迫自己与室友和其他人保持接触 。那段时间很难过 , 但她重新站稳了脚跟 。到学年结束时 , 她已经重整旗鼓 , 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
这两位年轻女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显然 , 她们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换句话说 , 她们以不同的方式向自己解释问题 , 特别是与自己行为有关的问题 。我们对事件的感知、处理和附加意义的方式通常比实际事件的性质更严厉 , 特别是在抑郁和焦虑的情况下 。
虽然从表面上看 , 两位女性的经历相似 , 但罗丝可能对自己更苛刻 。遗憾的是 , 随着她的抑郁状况恶化 , 她越来越自责 。而另一边 , 艾丽莎迫使自己相信抑郁症是一种疾病 。这种理解促使她及早寻求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