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闲”变“冬忙” 怀柔北房镇设施农业实现提质升级

本文转自:北青网
“冬闲”变“冬忙” 怀柔北房镇设施农业实现提质升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般而言 , 进入冬季后 , 农业生产进入了传统意义上的淡季 , 但是北房镇作为怀柔区农业平原大镇 , 集粮食种植、果蔬生产等多种业态 。凭借口碑极佳的优质农产品 , 即使在寒冬腊月 , 镇域多家设施农业大棚里的农产品依旧销售火爆 , 工人们在传统的农闲季节纷纷投入暖棚果蔬的管理、收获、农产品加工等工作中 。整个冬季 , 全镇共有10个园区220栋设施农业大棚投入繁忙的生产经营中 , 园区遍布镇域12个村 , 主要种植西红柿、菜花、生菜、紫甘蓝、萝卜、草莓、甜瓜等十几类蔬菜水果 , 播种面积264亩 , 共销售农产品600余吨 , 经济收入近500万元 。
“这个冬季 , 我们农场蔬菜的日销售量达到200余斤 , 最远的订单送至广东省 。”周万平自豪地说 。走进北京蜗牛生态农场种植大棚 ,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盎然 。周万平熟练地摘下一棵生菜 , 向前来采摘的游客介绍着生菜的品种和口感 。工人们也在忙碌地进行采摘、筛选、打包、装箱……几个小时后 , 一箱箱新鲜的蔬菜交到物流公司手中开始配送 , 保障绿色有机蔬菜24小时内从农场到餐桌 。该农场主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销售 , 线上通过微店下单 , 冷链物流配送 , 线下在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等地销售 , 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
在北京熊登杰种植园 , 农产品不只保证了新鲜 , 更保留了顾客口中 “小时候的味道” 。“这种的是水果西红柿 , 可别小瞧这些嫩苗 , 等4月底长成之后可是供不应求 , 老顾客就等着吃我种的这些西红柿 , 说这是小时候的味道!”该种植园的主人熊师傅自豪地向采访人员介绍 。该种植园共有8个大棚 , 主要种植油菜、菠菜、西红柿、甜瓜等非转基因的优质果蔬 , 目前日销量约700余斤 。“瓜果蔬菜好不好吃主要在种子 , 我们这儿有些优质果蔬光一斤种子就要600多块钱 , 虽然成本较高 , 但是根本不愁卖不出去 , 只要在微信上一发布 , 老顾客全抢着下单 。”除了依靠老顾客 , 熊师傅还与种子公司合作采取“订单式”经营模式 , 即从种子公司购买优质种子 , 种植后再将农产品销售给种子公司 , 一套完整的流程也为他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
以种植热带水果为主的圣竹园 , 早已美名远扬 , 凭借其发展观光农业的亮点 , 每年冬天都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采摘 , 年产值约20万元 , 带动本地就业6人 。园区拥有多项专利 , 包括盆栽滴灌装置实用新型专利、室内植物土培装置外观设计专利等 , 园区“红颜草莓”曾在2019年第18届中国(济南)草莓文化旅游节暨首届亚洲草莓产业研讨会全国精品草莓擂台赛中荣获“金奖” 。“我们一年四季的销售都比较稳定 , 一般是以采摘为主 , 配合对接各大超市 。北房镇的农业大棚多 , 周边村民有同样从事农业的 , 我们很乐意为他们无偿提供草莓、玉米等种植技术 , 希望大家一起发展得越来越好 。”经营者张艳宏说 。
【“冬闲”变“冬忙” 怀柔北房镇设施农业实现提质升级】2022年 , 北房镇将紧紧围绕以科学城为统领的“1+3”融合发展新格局的总体部署和要求 , 全面发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以科学田园规划为引领 , 围绕都市型农业发展 , 优化农业产业提质升级 , 实现“村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农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经营 , 带动推进闲置设施盘活利用 , 以有机、绿色为发展方向 , 发展“优特新”型农产品 ,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以都市型农业发展为导向 , 突出区块特色 , 发展“专精特、小品种、高质量”具有乡土特点的农产品种植 , 结合北房镇花生、红薯种植传统 , 进一步推进特菜、花卉等新特优农产品的种植发展 , 打造“一村一品” 。二是培育壮大农业品牌 , 引领生产主体达到绿色或有机认证标准 , 提升产品质量 , 打造特色品牌 , 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 做好农产品商业和地理标识注册工作 , 打造对外发展名片 , 形成北房镇特色农产品品牌体系 。同时通过区域化党建引领 , 让绿色、有机农产品走进科学城科研院所、企业食堂 , 就近、就地为科学城科研院所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农品服务 , 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是按照“一产围绕三产做 , 农业围绕旅游做”的理念 , 大力发展休闲农游 , 强化特色产业精品线路设计 , 开展精品采摘园建设 , 进一步打造网红打卡地 , 带动引导传统产业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拓展 ,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 助力乡村振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