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南大教授眼中的诺奖得主安东·塞林格:导师对基础物理一直充满好奇

【人物|南大教授眼中的诺奖得主安东·塞林格:导师对基础物理一直充满好奇】北京时间10月4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国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John F. Clauser)和奥地利物理学家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们通过光子纠缠实验,确定贝尔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中不成立,并开创了量子信息这一学科 。
新华日报·交汇点采访人员了解到,其中一位获奖者安东·塞林格,是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马小松读博期间和博士后阶段的导师 。
今天,我们邀请到马小松教授为读者科普量子物理的相关知识 。
人物|南大教授眼中的诺奖得主安东·塞林格:导师对基础物理一直充满好奇
文章图片


量子的世界,远比你想象得神奇
了解今年的诺奖成就“量子信息”之前,你需要先理解这两个概念——“量子”和“量子纠缠” 。当一个物体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单元时,我们就说“它是量子化的”,并把这个最小单元称为“一个量子” 。这个概念由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1900年研究黑体辐射时率先提出——能量存在最小单元即“能量子”(量子),它的传播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 。量子化是量子力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除了能量以外,电荷、粒子自旋等物理量也是量子化的 。
“我们了解了微观世界的原子和分子,而想要更好地描述世界,所依赖的理论依据就是量子力学 。”马小松告诉采访人员 。量子科学区别于经典物理定律,是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基础上重新构建的,具有颠覆性的,观察、认识和理解微观世界的方法和理论 。
“量子纠缠”有着神奇的特性 。有专家对“量子纠缠”做了一个通俗的解释: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种现象似乎颠覆了自然法则,如果把两个粒子放到一起配对后,再把两个粒子分开,一个放在实验室,而另一个放在宇宙空间,此时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 。即使放在宇宙空间的粒子与地球上的这个粒子距离数百光年外,它们也能相互关联;此时,科学家将地球上的一个粒子向左旋转,那么,宇宙空间的另一个粒子会同时向右旋转,且不受地球与宇宙空间的距离限制 。这就是神奇的量子纠缠现象 。
利用量子纠缠,科研工作者们陆续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做出实践性开拓 。
马小松告诉采访人员,量子力学与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两大进展 。自20世纪初量子力学诞生以来,包括普朗克、玻尔、爱因斯坦等100多位科学家由于量子物理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大家可以理解为颁发给了量子物理领域的科学家 。三位科学家从基础物理的方面验证了贝尔不等式的不成立,并且在量子信息领域做出了新的成就 。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科学家们就在进行量子纠缠方面的工作 。这次三位科学家在诺奖评选中胜出,是赢在了他们对量子物理最关键工作的论证,凸显出了量子力学和日常生活的不同之处 。”马小松说 。
量子物理未来能“改变世界”
专家介绍,在理论物理研究的基础上,科研工作者们有了新的“小目标”,要用量子物理来“改变世界” 。比如,在新药研发领域,量子计算就能帮上大忙 。“目前的新药研发,科研人员需要在一遍遍试验的基础上做归纳和统计 。而有了量子计算的帮助,科研人员就可以从分子和原子的微观角度,去计算如何与药物靶点相结合,这会大大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 。”而在油田勘探领域,量子精密测量则像一个自带“透视镜”的“千里眼”,可以通过远距离测量的方式来帮助工作人员检测油田储备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