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中国茶叶类别概要

【历代中国茶叶类别概要】 在中国漫长的茶叶历史发展过程中 , 历代茶人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茶类 , 在长期的封建制度下又出现了各种“贡茶” , 加上我国茶区分布很广 , 茶树品种繁多 , 制茶工艺技术不断革新 , 于是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 。就茶叶品名而言 , 从古至今已有数百种之多 ,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规范化的茶叶分类方法 , 现就我国历代主要茶叶类别 , 概要介绍如下 。在唐代以前 , 茶叶的利用、饮用 , 开始是生煮羹饮或晒干收藏 , 而后多以捣叶作成饼茶 , 或是蒸叶捣碎制成团茶 , 因此在唐代以前已出现晒干散茶和团饼茶 。
唐代之初 , 蒸青团茶已成为主要茶类 , 也有晒干的叶茶(类似现代的白茶) 。唐·陆羽所著《茶经·六之饮》中称:“饮有觕(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可见当时已出现四种茶叶 , 但按现代的制茶科学来认识 , 这四种茶均属蒸青绿茶 。
宋代开始 , 除保留传统的蒸青团茶以外 , 已有相当数量的蒸青散茶 , 《宋史·食货志》:“茶有两类 , 曰片茶 , 曰散茶” 。片茶即团饼茶 , 是将茶蒸后捣碎压成饼片状 , 烘干后以片计数 。散茶是蒸青后直接烘干 , 呈松散状 。
元代 , 团茶逐渐被淘汰 , 散茶得到较快的发展 。当时制造的散茶 , 因茶鲜叶老嫩程度不同而分为两类:即芽茶和叶茶 。芽茶为幼嫩芽叶制成 , 如当时的茶名探春、先春、次春、紫笋、拣芽等均属芽茶;叶茶为较大的芽叶制成 , 如“雨前”即是 。
到了明代 , 除蒸青散茶以外 , 出现了炒青绿茶以及红茶、黄茶、黑茶 , 直接晒干或烘干的白茶也同时存在 。因此可以说 , 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五大茶类均已出现 。
到了清代 , 除五大茶类外 , 又出现了乌龙茶 , 各类茶叶的制茶技术也得到了改进和提高 , 很多质量非凡的“名茶”
获得了朝廷和文人雅士的赞赏 。至此六大茶类齐全 。随着茶叶的输出和贸易活动 , 不少茶类的制茶技术已传播至很多产茶国家 , 使各具特色、不同品类的茶叶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所享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