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士女之问桃叶渡的问是什么意思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的问意思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的问是什么意思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的问意思

文章插图
问的意思:探访 。该句的意思是男子女士寻访桃叶渡 。该句出自明末清初散文家侯方域创作的一篇传记《马伶传》 。文章讲述了艺人马伶扮演奸相严嵩,但在一次技艺较量中输给了李伶 。他远去京师隐姓埋名作了当朝相国顾秉谦的门卒,于观察模仿中提高技艺,三年后在第二次技艺较量中终获成功 。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的问是什么意思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的问意思

文章插图
《马伶传》原文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 。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 。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 。
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 。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 。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 。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 。”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
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 。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 。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 。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 。此吾之所为师也 。”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 。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马伶传》注释1、马伶:姓马的演员 。伶:古时称演戏、歌舞、作乐的人 。
2、金陵:南京市旧名 。梨园部:戏班 。后世因称戏剧团体为梨园 。部,行业的组织 。
3、明之留都:明代开国时建都金陵,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金陵为留都,改名南京,也设置一套朝廷机构 。
4、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 。
5、盛时:国家兴隆的时期 。
6、问:探访 。桃叶渡:南京名胜之一,是秦淮河的古渡口,相传东晋王献之送其妾桃叶在此渡江,因而得名 。雨花台:在南京中华门外,三国时称石子岗,又称聚宝山 。相传梁武帝时,元光法师在此讲经,落花如雨,故名雨花台 。
7、趾相错:脚印相交错,形容游人之多 。
8、以技鸣:因技艺高而出名 。
9、无虑:大概 。辈:同一等级、同一类别的人 。引申为“群”“队”,这里指“部” 。
10、新安:今安徽歙(shè)县 。贾(gǔ):商人 。
11、征:召集 。
12、妖姬:艳丽女人 。静女:语出《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 。”指少女 。
13、毕集:都来了 。
14、肆:店铺,这里指戏场 。
15、《鸣凤》:指明代传奇《鸣凤记》,传为王世贞门人所作,演夏言、杨继盛诸人与权相严嵩斗争故事 。
16、椒山先生: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今属河北省)人,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因弹劾严嵩被害 。
17、迨(dài):等到 。半奏:演到中间 。
18、引商刻羽:演奏音乐 。商、羽,古五音名 。
19、抗坠疾徐:声音高低快慢 。
20、两相国论河套:指《鸣凤记》第六出《两相争朝》,情节是宰相夏言和严嵩争论收复河套事 。河套,地名,黄河流经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形曲如套子,中间一带称作河套 。在明代,河套为鞑(dá)靼(dá)族所聚居,经常内扰,杨继盛、夏言诸人主张收复,严嵩反对,所以发生廷争 。严嵩为当时专揽朝政的权臣,官至太子少师,结党营私,后被劾罢免 。
21、严嵩:字惟中,分宜(今属江西)人,弘治年间中进士,得到明世宗信任 。他弄权纳贿,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是有名的奸臣 。
22、西顾:往西看,指为华林部李伶的演出所吸引 。叹:赞叹,赞赏 。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的问是什么意思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的问意思】23、命酒:叫人拿酒来 。
24、首不复东:头不再往东看,意为不愿看兴化部马伶演出 。
25、未几:没有多久 。更进:继续往下演出 。
26、“盖马伶”句:原因是马伶耻于居李伶之下,卸装逃走 。易衣,这里指卸装 。
27、既去:已离开 。既,表示行动完成 。
28、辄以易之:随便换人 。辄,犹“即” 。
29、辍(chuò):停止 。
30、且三年:将近三年 。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的问是什么意思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的问意思

文章插图
《马伶传》译文马伶是金陵戏班子的艺人 。金陵是明朝的留都,明朝社稷祭坛和各部衙门都还保存着,又正当太平盛世,人们自然追求娱乐,男子女士寻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多到脚趾相碰踩的程度 。因演技高而众所周知的戏班子大概有几十家 。其中最出名的有两家:一是兴化部,一是华林部 。
有一天,新安商人召集这两个戏班子,举办演唱大会,广泛地邀请金陵的贵宾、文人、名妓以及淑女,这些人全部来齐了 。兴化部被安排在东台,华林部被安排在西台 。两台都演名为《鸣凤》的戏,所表演的是椒山先生事迹 。等到演了一半时,只听得两家的曲调都符合音律,两家的演唱也都合乎节奏,观众都拍手称好 。
当演到两相国同论河套一场戏时,西台上扮严嵩相国的是李伶,东台上出场的是马伶 。此时坐在场中的观众都转身向西看,不时发出赞叹之声,有的人看高兴了,大喊着上酒,有的人将座位移得更加靠近西边,观众的脸不再向东台看了 。没有多久,再演下面的场景时,东台却不能演到终曲了 。打听其中原因,方知马伶因败于李伶之下而感到耻辱,已经换下戏装逃走了 。
马伶是金陵擅长唱戏的名角 。他走之后,兴化部又不肯随即找人接替马伶,竟然中止活动,不再演出 。于是,华林部就独占盛名了 。马伶离去将近三年才回来 。他把兴化部的旧伙伴全都请回来,向新安商人请求道:“今日希望能为我们安排宴会,邀集前一次来过的宾客,我们要和华林部再对演一次《鸣凤》,呈献一日的欢快 。”
演奏之后,不久又到论河套一场戏,马伶再扮演严嵩相国出场 。李伶忽然发不出声音,匍匐着身子向马伶口称弟子 。这一天,兴化部的演出远远地胜过了华林部 。当天夜里,华林部的人来拜访马伶,他们说:“你是天下擅长演戏的艺人!然而,李伶扮演严相国已经达到顶点了,天下没人能取代李伶 。你又是从哪里学到了技艺而能超过他的呢?”
马伶说:“你们说得有道理,天下没有能取代李伶的人,李伶却又不肯教我 。我听说,当今相国昆山人顾秉谦,与严相国是一类人 。我就前往京师,请求当顾秉谦的看门衙役 。三年间每天在朝房侍候这位昆山相国 。我观察他的举止,聆听他的语言,时间一久就学到了他的精神风貌 。顾秉谦正是我最好的老师啊 。”华林部的人听后都很钦佩他,他们向马伶罗列敬拜,然后离开了 。
马伶,名锦,字云将 。他的先辈是西域人,当时人还称呼他为马回回 。
侯方域说:真是不寻常啊,马伶自己这种求师的经历 。他认为李伶的演出已是绝技,无处能学到超过他的技艺,竟然跑去侍奉顾秉谦,见到顾秉谦就犹如见到了严嵩一样,让严嵩本人来教演严嵩的人,怎么能不精妙呢?唉!马伶以自己的技艺不如人家为耻,就远走几千里,做了三年差役 。倘若三年还不能学到要学的东西,就仍然不回来 。他的意志如此坚定,技艺的精湛又何须再问呢?
《马伶传》赏析《马伶传》篇幅短小,但结构安排上却独具匠心 。全文极为紧凑,先概括地介绍人物身分及背景,随即跳跃到金陵兴化、华林两部的角技及马伶的失败 。马伶戏未终场而遁走,他能否东山再起未容读者悬想,作者的笔锋已转到三年后马伶归来,在新的一番高下较量中大获全胜 。至此,又使读者产生了这三年中马伶如何能够演技大进的悬念 。
通过这样层层蓄势,作者才在最后阐明其获胜的原因,理至此而大明 。马伶之败与其转败为胜,皆为此段之铺垫 。这篇文章即是用逆来振起文势的 。
试想,假如按时间的顺序在马伶失败后,接着写他如何在顾秉谦门下为卒三年,再写他归来获胜,则文章势必结构松懈,索然无味 。用“逆”固然巧妙,而此文尤为巧妙之处在于“逆”中有“顺” 。
对于马伶这三年中的经过,作者没有进行呆板的叙述,而是借华林部伶人拜访马伶时由其亲口道出,所选择的叙事角度极为高明 。从事情发生的时间来看,其夜华林部过访是“顺”,而马伶所说之事则是“逆”,“逆”中有“顺”,使得文气非常自然 。千锤百炼而又自然无痕,于此可见作者的艺术功力 。
《马伶传》创作背景明思宗崇祯十二年(1639年),侯方域游历南方,后来居留南京,参加复社,与魏党余孽阮大钺进行过斗争 。这篇人物小传,是他寓居南京时写就 。文章采录了南京当时的传说,以张扬马伶其人其事,并将矛头指向顾秉谦,旁敲侧击,来讥讽阮大钺 。
《马伶传》作者介绍侯方域(1618年—1654年),明末清初散文家,字朝宗,号雪苑,河南商丘人 。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为明户部尚书侯恂之子,师事名儒倪之璐 。年青时即有文才,为人豪迈不羁,曾游江南,寓居南京,组织“复社”,为当时文人所推崇,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共称“四公子” 。
明亡,南明弘光朝廷为马士英、阮大铖把持,他与“复社”文士共檄阮大铖之罪,遂遭迫害,往投江北镇高杰 。未几,变节降清,并向清总督出谋献策,企图消灭农民起义军 。顺治八年(1651年),应河南乡试,中副榜,由此名声大跌 。后抑郁而死 。
他工于诗文,诗追杜甫,文学韩欧,才气横溢,与魏禧、汪琬齐名,称“清初三家” 。著作有《壮悔堂文集》《回忆堂诗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