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让BB更容易适应幼儿园小策略
3~6岁是孩子发育的黄金期,很多家长在这个阶段“重智力轻能力”,忙着教孩子学音乐、背唐诗,却忽略了对孩子自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天津市首位国务院特殊津贴幼教专家、南开区第一幼儿园园长李淑英表示,家长在学前教育阶段更应注重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而掌握教育“妙招”,则能让家长的育儿方法更科学、系统,事半功倍 。
模拟情境 让孩子学会“提要求”
“宝宝,今天多喝点水,多吃点饭!”每天早上,在幼儿园门口,总能听到家长这样细心的叮咛 。然而让家长不解的是,孩子回到家后,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叮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
李淑英园长表示,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成年人是不同的 。孩子没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是因为他们还不具备将父母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动的能力,还不能掌握向老师主动提出请求的方法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创设一种情境,教会孩子在具体环境中模仿如何去做 。举个例子,家长可以和孩子模拟在幼儿园吃午饭的场景,告诉孩子,如果没吃饱,可以举手说:“老师,我想再吃一点儿饭!”
孩子在幼儿园里“拉裤子”,往往也是家长没有运用“情境式教育”导致的 。有的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在幼儿园里“拉裤子”,还故意将孩子大便的时间调整到晚上 。对此,李淑英表示,家长这种“宁可我帮孩子做,也不能让孩子自己做”的想法不可取,这不仅会打乱孩子的生物钟,而且会严重干扰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其实,家长只要掌握情境式教育,设定问题情境,就能很容易地帮助孩子解决这些小问题 。“家长应该意识到,帮助孩子提高照顾自己衣食住行的能力,对3~6岁孩子来说,是生存、生活能力的基础 。”
细心“诊断”耐心帮孩子解决问题
“孩子在幼儿园里根本不说话,他时刻抱着玩具熊,孤零零一个人待着,真愁人!”“孩子特别‘独’,自己的玩具不给别人玩,还抢人家东西!”孩子入园后,交际能力方面的问题不断出现 。李淑英园长支招:“试试‘诊断式教育’ 。”
在家里的时候,所有大人都围着孩子转,孩子在人际方面的问题不突出;上幼儿园后,随着孩子跟同龄人交往的增多,问题就呈现出来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像医生一样“诊断”孩子的“病因”,与老师及时沟通,合力解决,而不是简单地归因于“咱的孩子就不喜欢上幼儿园”,甚至干脆退园 。
李淑英园长说,上面那个“不说话”的案例实际上是因为孩子转到一个新环境后出现自卑、孤独和不安全感 。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地引导,如为孩子提供一个轻松的氛围,家长和老师可以故意不关注孩子“不说话”的现象,让他从“听”开始,然后变为“跟着老师思维走”,再到他突然有一天情不自禁回答老师的提问,接着,老师可以鼓励他每天为小朋友讲故事,成为受小朋友喜欢的“故事大王” 。
“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要耐心找出原因,然后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因势利导去解决 。”李淑英园长说,家长要容许孩子出现失误,并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解决问题 。如果家长觉得自己没有“诊断”和解决能力,那么可以请经验丰富的幼教老师帮忙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控制自己急躁的情绪,耐心等待孩子改善,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
转换方式 提要求不如提“问题”
“孩子总是把他的东西乱放,让他物归原位,他就像没听见,批评他也不管用 。”很多家长发现,越要求孩子“有规矩”,孩子做得越不好 。
“家长喜欢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且希望孩子立即执行 。但是别忘了,您面对的是小孩子,他们不喜欢接受指令,你越批评,他们越逆反 。聪明的家长要学会把自己的要求转化为和孩子一起解决的问题 。”李淑英建议 。
【专家支招:让BB更容易适应幼儿园小策略】举个例子,当你希望孩子的书柜整齐有序,那么从摆放图书时起,爸爸妈妈就应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参与到规范化管理中来 。“宝宝,你看,这本书应该放在哪儿?你给妈妈出个主意好吗?”“书看完了,咱们把它放回哪儿去呢?它原来是在哪个位置呢?”提出问题,让孩子自己解决,孩子不仅乐于参与,而且得到表扬时还会很有成就感 。
推荐阅读
- 让孩子喜欢上吃饭的四个妙招
- 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开始学好英语
- 白茶泡出来是什么颜色的
- 能让人长高的运动有哪些
- 夜莺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夜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 豆类让女性焕发魅力焕发
- 专家解析关于优生的几个问题
- 16种方法让你的胎宝宝更开心更快乐
- 6种优质胎教法让你的胎儿更聪明
- 专家说:科学音乐胎教应该避免六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