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瓷器如何鉴定,元青花的鉴定绝招( 六 )
8、元青花立件中的玉壶春瓶与出戟尊 , 其内口沿部位 , 常常加绘一道卷草纹或云头纹边饰 。 入明后 , 此类内边饰现象 , 起初仍存在于明洪武朝玉壶春瓶上 , 洪武以后消失 。
9、元代纹饰采用平涂法 , “有的则是在浓笔边线内施以淡色”(孙瀛洲) , 小件器上为一笔点划 , 这就是所谓“一支笔”的画法 。 从明成化起 , 以“二支笔”工艺见长 , 构线与填色是分别完成的 。 “明代青花多是填色或素描 。 这种技法上的不同 , 也可以作为划分元、明青花瓷器的旁证”(孙瀛洲) 。
10、元代瓷胎 , 同明代后期及清代瓷胎相比较 , 有硬中见柔的感觉 。 “胎质淘练得不如明清瓷细致 , 因而在砂底处多有砂眼、刷痕和铁质斑点 , 并在底足、口边与缩釉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孙瀛洲) 。
11、除执壶、玉壶春瓶外 , 器物的底部一般露胎 。 涩底上往往粘有釉斑 , 这是时代风貌 。 “把杯、把碗底足内部多不挂釉 , 个别的在高足的里部挂半载釉”(孙瀛洲) 。 大罐的口部通常施釉 , 小罐的口部多露胎、梅瓶原本都带盖 , 盖内不施釉 , 这亦是特征 , 仿制品有的却盖内施釉 。
12、罐的造型多数为口大足小 , 不同于明清罐的口小足大或口足大小相偌形制 。 碗、碟、杯的圈足较小 , 足墙较宽、较厚 , 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 有的器物底部可见明显的旋坯痕 , 个别有粘砂现象 。 碗、碟、杯圈足的底心常见凸乳 , 俗称“脐” , 为元瓷特征之一 。
13、大件器的胎体普遍厚重 , 小件器却都很薄 , 胎体大多薄于后世明朝同类器 。 而仿制品则不然 , 小件器也显得很厚实 。
14、除露胎较高的一些立件外 , 元代小罐、小瓶近底足处(胫部)常见指印痕 。 指印痕通常呈三个 , 系工匠捏着浸釉或刷釉时所遗 。 此现象 , 延续至明中期 。
15、入土之物 , 于器内的修胎痕(类似竹丝刷痕)上 , 常会出现土蚀痕迹(元器内壁多为荡釉、釉最薄 , 故竹丝刷痕处极易受到土蚀) 。 土沁斑是否自然、分布是否合理 , 辨伪时值得重视 。
最后要说的是 , 不管是窖藏的还是传世的 , 元青花终究会凝固住时光一些印迹:埋于地下的 , 其釉层稀薄处 , 不可抗拒地要染带上土沁、土斑;秘藏于地窖 , 釉面也会因年代久远 , 显出质地老气、宝光内含 。 而传世品 , 由于人间沧桑和岁月抚摸缘故 , 釉汁则越发滋润、宝光四溢;或因为历经使用 , 棱角的釉面不免要出现轻微的剥蚀或磕碰 , 以及支撑点和受力部位 , 会因磨损划痕纵横、细密 , 而附上累累旧气 。
西风:如何正确鉴定元青花瓷器 元代青花瓷器的胎体 , 有些洁白 , 釉面纯净透明;有些胎色泛灰 , 釉面白中带青或是较为乳浊 。 器面上的青花呈色更会因为鈷料来源不同而产生相异的色泽 。
元代青花所使用的鈷料有国产青料和进口的苏麻离青料二类 , 前者偏向蓝灰色或蓝黑色 , 后者则浓艳如蓝宝石 , 并且会有自然凝聚的黑疵斑点 , 是精品青花瓷器的标准色泽 。
元代青花纹饰的施绘方法很多 , 有的是先勾勒边框再填上颜色 , 有的则以毛笔蘸钴料直接描绘而成 。 笔法是依据各种纹饰的需要 , 分别採用粗毛笔或细毛笔来画 , 笔触率真明快 , 常在花卉或龙纹等纹样上产生独特的风格 。
元代青花瓷器的造型变化极为丰富 , 制作工艺具元代瓷匠特有的风格 。 其青花纹饰的题材内容亦包罗万象 , 其遍施全器的铺排方法 , 更在视觉上菅造出层次丰富、花纹缛丽的美感 。
元代青花还以消费地区的需求为导向 , 运用国内和国外的原料来制作 , 造形具有传统中国瓷器的特色 , 纹饰则融合了中西方各种不同的题材 , 以浓艳的色调和饱满丰富的形纹之美 , 成就了无法复制、无可取代的独特风格 。
推荐阅读
- 青花椒如何保存不变色,新鲜青花椒如何保存不变色
- 如何致富项目,开个2元店一年能挣多少钱
- 如何鉴定元青花,鉴定元青花的几个土方法
- 如何做元宵,元宵的制作步骤简写
- 元青花如何鉴定,真正的元青花鉴定视频
- 如何当学霸,开学季学霸养成记元气充电站
- 如何折元宝,晚上为什么不能折元宝
- 如何叠元宝,佛纸元宝的24种折法图解
- 如何清洗三元催化器,三元催化器灯亮了有必要换吗
- 如何解三次方程,一元三次方程快速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