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号脉,怎么把脉( 六 )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齐放在手腕内侧脉搏处 。
中医是怎么把脉的? 1、《中医基础理论》要学 , 然后《中医诊断学》配合《濒湖脉学》一起学习 , 如果条件允许去其他中医那见习一下 , 学会还是有可能的 , 但是想学精比较难 。 一般把脉象分成28种 , 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 。 注意:《濒湖脉学》是一定要好好研究的 。
2、自学必在学好中医基础后 , 再读脉学有关书籍 , 接触临床慢体会 。

扩展资料:【如何号脉,怎么把脉】自学也有三忌
一忌浮:指自学之人 , 心不专一 , 不能深入书中 , 只是浮光掠影地浏览一下 , 当然这种学习是没有什么结果之可言;二忌乱:指自学之人 , 没有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和步骤 , 一会儿看这本书 , 一会儿看另一本书 , 好像蜻蜓点水 。
这种杂乱无章 , 没有系统的学习 , 也必“学无所成”;三忌畏难:指自学之人 , 在自学过程中 , 有的内容看不进去 , 发生了困难 。 孰不知 , 凡是自己看不懂的地方 , 也正是知识贫乏的具体反映 。 如果不以钉子精神向深处深钻以求解决 , 反而畏难自弃 , 必然枉费—番心机 , 半途而废 。 记
得古人鞭策人们学习 , 说出许多的格言和警句 , 如什么“石杵磨锈针 , 功到自然成”啦 , “精神一到 , 铁石为开”啦 , “不经一翻寒彻骨 , 焉得梅花扑鼻香”啦 , 都说明了一个真理 , 那就是只有坚持学习两不畏难的人 , 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

如何把脉? 中医切诊方法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 , 以探查脉象 , 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 , 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 。 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 , 分为寸、关、尺三部 。 掌后高骨处为关 , 关前为寸 , 关后为尺 。 寸口脉可分候脏腑之气 , 左寸候心 , 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 , 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
切脉应注意时间、姿势、指法 。 时间应选在清晨病人未活动时 , 若病人活动 , 应休息15分钟左右再进行脉诊 。 病人可坐位或卧位 , 手臂伸平 , 手心向上 , 使手臂与心脏接近于同一水平 。 切诊时 , 三指要同时切脉 , 用力要平衡 , 由轻到重 , 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指力 。 诊脉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 。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 , 寸关尺三部有脉 , 脉不浮不沉 , 和缓有力 , 尺脉沉取应有力 。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
浮脉:轻按可得 , 重按则减 。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 , 卫气抗邪 , 脉气鼓动于外 , 故脉位浅显 。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 , 阳气不足 , 虚阳外浮 , 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
沉脉:轻按不得 , 重按乃得 。 主病:里证 。 有力为里实 , 无力为里虚 。 邪郁于里 , 气血阻滞阳气不畅 , 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 , 阳虚气陷 , 脉气鼓动无力 , 则脉沉无力 。
迟脉:脉搏缓慢 , (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 主病:寒证 。 有力为实寒 , 无力为虚寒 。 寒则凝滞 , 气血运行缓慢 , 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 阳气虚损 , 无力运行气血 , 脉迟而无力 , 为虚寒证 。
数脉:脉搏急促 , (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 主病:热证 。 有力为实热 , 无力为虚热 。 外感热病初起 , 脏腑热盛 , 邪热鼓动 , 血行加速 , 脉快有力为实热 。 阴虚火旺 , 津血不足 , 虚热内生 , 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