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号脉,怎么把脉( 二 )


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 , 良久方来是代脉 , 代是气衰凶且甚 , 妊娠奉同生机存 。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 , 细迟短散何成形 , 来往湿滞似刮竹 , 病蚕食叶慢又难 , 思虚交愁里积久 , 不但损血又伤精 。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 , 一息六至仔细凭 , 数脉属阳热可知 , 只把虚实火来医 , 实要凉泻虚温补 , 肺病秋深却畏之 。 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 , 载阳又可阳凶升 。
紧脉:数又弦疾和成紧 , 举如转索切绳形 。 浮紧表寒身体痛 , 沉紧逢见腹疼痛 。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 , 弦长端直若丝弦 , 受病轻重如何认 , 指在弦上软硬看 。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 , 往来流利却还前 , 停食痰气胸中瘀 , 妇女滑缓定是胎 。
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 , 没头没尾豆形圈 , 动主惊悸心空虚 , 汗出发热阴阳参 。
促脉:数又止促脉乎 , 进必无生退可生 , 促脉三焦火焱盛 , 原因有五细推求 。 血、气、痰、食、饮停留一种治病由 。
濡脉:浮取极不力 , 按之随手又空空 , 主病血虚阳虚症 , 汗多夜间骨热蒸 。 凭脉验证如明镜 , 学者用心都精通
怎么号脉? 在临床中 , 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 , 但辩脉是很复杂的 , 脉学共有27种 , 但作为非专业人员 , 掌握以下几种种现象就足够了 , 也比较容易理解 。

花10分钟 , 入下门还是可以滴!

平时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古代中医把脉的情景 , 在民间的语境中 , 人们也把诊脉说的神乎其神 , 俨然一副很酷很拽的样子 。 最脍炙人口的故事 , 莫过于古代太医为皇宫里的娘娘妃子们“悬丝诊脉” , 在《西游记》中 , 我们也看到过这样的桥段 。

诊脉一直蒙着一层无比神秘而且威严的面纱 , 人们一方面特别对这个行为特别崇拜 , 一方面感到无比高深 。 事实上 , 世间任何的技巧 , 既然是人们发明的 , 都是熟能生巧 , 都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 。

艾灸名媛课堂想说的是 , 诊脉并非那么邪乎、那么“深不可测” , 如果有时间 , 可以花10分钟阅读这篇文章 。 即使成为不了诊脉高人 , 了解一些诊脉大致的轮廓 , 还是有意义的 。

首先 , 诊脉时应对向而坐 , “左手右诊之 , 右手左诊之 。 ”也就是说医者用左手切患者右手的脉 , 用右手切患者左手的脉 。

临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 , 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 。 寸口 , 又分为“寸、关、尺”三个部分 , 左手寸、关、尺代表心、肝、肾 , 右手寸、关、尺代表脾、肺、肾 。 如图 。

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一是肺朝百脉 , 脉会太渊 。 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 , 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 , 其上之太渊穴 , 是脉会之处 , 所以有“脉会太渊”之说 。 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 , 各脏腑气血之盛衰 , 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 而手太阴肺经亦起于中焦睥功能之状况 。 因此 , 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 , 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

脉搏呈现部位浅 。 轻取即得 , 重按反觉稍减 。 此脉多属外感表证 , 表明病位在表 , 浮紧为表寒 , 浮数为表热 , 浮而有力为表实 , 浮而无力为表虚 。 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 。

常见脉相及其对应的疾病

浮脉:脉搏呈现部位浅 。 轻取即得 , 重按反觉稍减 。 此脉多属外感表证 , 表明病位在表 , 浮紧为表寒 , 浮数为表热 , 浮而有力为表实 , 浮而无力为表虚 。 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 。 但也有久病体虚或阴虚阳无所依 , 浮阳外越而呈现浮而无力的虚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