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调控课堂气氛,新教师岗前培训安排
如何调节课堂气氛 , 让课堂更生动有趣 一、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 。 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 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 , 后期的深化和发展 。 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 因此 ,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 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 。
所谓"降格处理" , 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 , 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 。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 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 , 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 , 有感到陌生 。 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 , 顺利的完成正迁移 , 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
启发学生思考:①能不能把与
直接相加?②可以怎么计算?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 通过这样的处理 , 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算法的探究过程 , 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通分的知识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 。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 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 , 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 因此 , 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 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 , 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 , 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三、设置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 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 , 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 。 所以 ,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 , 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 如"长、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 , 先出示12个大小相同的1cm2小正方形 , 摆一个大长方形,有几种摆法?然后提问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你能验证吗?通过这样设计 , 层层深入 , 不断设置认知冲突 , 是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 。
四、因材施教 , 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前提条件
面向全体学生 ,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 。 同时 , 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 , 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 个性差异毕竟存在 , 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 , 下要保底" 。 在教学中 , 我针对各种教学内容 ,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 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 , 有题可做 。 如 ,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 , 出示了这样四个题目
。
总之 , 在教学过程中 , 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 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 ,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的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
教学如何调控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 , 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 作为一个教师 , 总是希望学生可以接收到自己想要传达的所有东西 , 但单纯的把自己的教学内容讲出来是远远不够的 。 现在的高中生上七节课 , 数英等科目知识的填充与不断转换使大多数的学生的大脑在一定的时候处于疲惫的状态 。 让学生完全地跟紧教师的步伐是几乎不可能的 。 所以 ,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 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还是十分重要的 , 积极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通过暗示和流行发挥它的作用 , 它能够使学生在无压力的状态下受到暗示 , 并使学生们相互感染 , 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 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 下面就谈谈本人对于控制课堂气氛的一点小小心得 。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课想要讲好 , 开头的几分钟是十分重要的 , 如果学生们一开始就走神了 , 或者根本就不想听你讲话 , 那就很难把他们唤回来了 。 在课堂上再三强调注意点认真听讲只会让身为教师的你看上去像个小丑 , 因为学生们并不总是那么听话的 , 适当地无视老师反而能使他们得到一定的满足感 , 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初出茅庐还尚未树立起自己威信的教师 。 所以 , 在一堂课的开始就要努力地让学生把注意力转到课堂上 。 曾遇到学生在上课前分发试卷 , 导致注意力都集中在分数的讨论上 , 直到上课铃响都还处于兴奋或懊恼状态 。 面对这样的情况 , 就要在正式上课之前开始纠正 。 平时很多人会忽略掉上课之前的起立 , 而是直接走进教室 , 告诉学生翻到第几页 , 开始讲什么内容 。 起立 , 上课老师好这种东西好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形式 , 但这种集体问好的形式却能给学生一种正式的感觉 , 把课堂外所发生的东西挡在门外 , 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转到课内 , 从一个问题迁移到另一个问题上来 , 从而引导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 而在课堂导入方面 , 要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材料 。 导入只要做到把学生带入上课状态即可 , 不要喧宾夺主 , 过长过繁琐都是不利于课堂的 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 。 孔子说:不愤不启 , 不悱不发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则不复也 。 孔子的这段话 , 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 , 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 , 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 , 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 。 心理学家勒温曾做过实验:即在以专制为特征的课堂气氛下 , 学生十分讨厌集体活动 , 甚至产生反抗情绪 , 对学习无大热情 。 在以放任为特征的气氛下 ,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 找不到学习的状态 。 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下 ,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会显著加强 。 板起面孔 , 强调学生的机械记忆 , 让学生缺乏激情 , 只会在沉默的尴尬中度过一堂枯燥的语文课 。 要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 , 首先要改变平板的讲课方法 , 语文教学中应该要设置令学生惊讶之处 , 不要让学生觉得你讲东西的方式他都猜到了 , 要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境 。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 , 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 , 这样的教学 , 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 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 其次 , 要充分应用声音和脸部表情的调整 。 这看上去还是比较容易的 , 因为只要教师变换一下脸部表情 , 再改变一下没有感情的语调 , 让声音有起伏有感情 , 就能让课堂产生放松感 , 但这样也容易出现过度放松的情况 。 我所接触的两个班级都是比较活泼的班级 , 要创造愉悦的情境似乎并不困难 , 学生们能够很快地进入轻松或兴奋的状态 , 不再死气沉沉 。 但这种愉悦有时并不能为教学带来好处 , 反而阻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 因为学生的兴奋点被偏离了 。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 , 愉快轻松是必要的 , 但当学生把关心的东西转移到课堂外时 , 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加以控制 , 把握让他们回来的时间 , 而这个时间和方法的把握可能是要在经验的积累中才能明白的 。 整体和个体兼顾 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 , 作为教师不可能一个个地对他们加以关注 。 一些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会表现出自己积极活跃的一面 , 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对这样的学生都会多加以关注 , 久而久之可能会产生两种情况 , 一种是这部分学生带动了课堂的气氛 , 从而使其他的学生受到感染 , 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出来 。 另一种就是造成两极分化 , 这部分学生越来越积极 , 受到教师最多的注目 , 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由他们来回答 , 或更注重解答他们的疑惑 。 而其他的同学就被忽略了 , 觉得反正有这些人的存在 , 老师比较不会提问自己 。 从而在问题被提出的时候没有积极地去思考 , 把自己放在角落的位置上 。 课堂是为所有的学生而存在的 。 班级是一个整体 , 有时候气氛看上去很好其实也只是一部分的好而已 。 积极学生的存在是一个优势 , 利用起来必然要一定的技巧 。 就从提问来说 , 只要有一个学生开了头回答问题 , 其他的学生就会更有勇气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 这时适当地对其他学生加以关注就很重要了 。 先用一部分学生来活跃气氛 , 然后再多关心那些把自己放在角落的学生 , 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课堂中来 , 就能够打开局面 , 兼顾整体 。 就我来说 , 在上课时有时提出的问题都没有人回答 , 刚开始我会觉得是不是自己的问题设定得太难了 , 学生回答不上来 。 后来发现其实是学生不好意思发言 。 这种情况就是一个积极的学生都没有 , 全体沉默了 , 但没有任何积极的学生是不可能的 , 原因大多是因为整个课堂的氛围还不够 。 这个时候就可以依照平时自己对学生们的了解 , 从个体入手 , 适当地处理一下 , 用一两个你所了解的 , 可以带动气氛的同学来回答问题 。 全方位的备课 备课不仅仅是把知识点罗列出来而已 , 因为上课并不仅仅是把知识点背出来给他们听 。 现在的学生很聪明的 , 也有自己的个性 。 有时候他们会觉得老师所讲授的东西枯燥无味又没水平 。 大多数学生会对学识渊博的老师更有好感或更为尊重 。 现在的我们经验还比不上那些学识渊博的老师 , 但是也可以多用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产生兴趣 。 我在上课过程中发现 , 只要我一讲起有趣的典故或给他们补充一些他们尚未接触过的故事 , 他们就会把注意力全集中过来 , 一副想听更多的样子 。 在备课的时候 , 可以准备一些他们可能感兴趣的东西 , 我们的知识面可能还不够广 , 不能信手拈来 , 有时就算知道有这样的典故也不一定能说得准确 , 那就在上课之前把一切都备好了 。 另外 , 在备课的时候还应该把重点放在不稳定因素上 , 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班级的差异 , 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突发事件 , 考虑到学生的课堂状态等 , 学生水平不一 , 如果完全按着一个模子教 , 渐渐地 , 参与者就会变得固定起来 , 范围会越来越小 。 以上是对控制课堂气氛的几点体会 , 看了几位教师的视频 , 对他们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有效的控制、调节课堂氛围的能力甚是钦佩 , 因此写下自己的小小心得 , 望得到前辈们的指点 。
推荐阅读
- 如何把红绛鸽用到极致
- 开心消消乐如何四星
- 花木兰前期如何发育
- 如何用吹风机代替熨斗,西装皱了没有熨斗怎么办
- 如何评价温的能力
- 听诊器正反如何带图片
- 如何成功的销售技巧
- 面部角质层薄如何修复,脸角质层很薄严重用什么修复
- 45天魔王幼崽如何喂养,魔王幼崽四十天左右如何喂养
- 如何快速辨别对方是否会冷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