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以学生为本,评价以学生为本( 四 )


四、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培养 。
高效的数学课堂的前提应该是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新知充分预习、自我初步消化的基础上, 又带着新的问题进入课堂的 。 这种有目的的预习一旦成为了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 就会引发他们对新知内容的一种自我探究的意识 。 这就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在课堂上进行下一步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 。 对问题的探究意识往往能够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 斯腾博格在《思维教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 这也是教育最令人欢欣的目标 。 ” 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 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他在这一堂课中的位置和存在的价值, 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意识 。 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 整个课堂就会迸发出生机和活力 。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在课堂上与教师步调一致, 达到高效 。 因此上说, 以学生为本, 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培养, 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 。
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生命状态 。
叶澜教授说:“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 他们不只是教和学, 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只有这样的课堂, 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 ”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 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 ”
在教学过程中, 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 。 我们要让学生先学, 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 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 。 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 。 在这个“教”的过程中, 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 。 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 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 在此过程中, 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 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 。 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
总之, 面对新课改, 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 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 积极探索、反思, 在教育中融入智慧, 生成智慧 。 坚持以学生为本,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 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走上优质、高效之路, 从而形成高效型新课堂,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如何理解以学生为本 对于教育者来说教育孩子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以学生发展为本”, 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 。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 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 “没有教不出的学生, 只有不成功的教育 。 ”老师要表扬, 会表扬 。 恰如其分的表扬能鼓励学生, 增强他们的信心, 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带给他们学习的动力, 扬起他们前进的风帆, 引领他们驶向成功的彼岸 。 表扬要有一颗诚挚的爱心, 有一双赞美的慧眼, 有一颗适度的宽容之心 。 要一改挑剔、批评的态度, 多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待他们 。 要辩证地看问题, 尽量地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 这是进行表扬的前提 。 表扬必须实事求是 。 对学生的行为评价要力求客观、公正 。 对是对, 错是错 。 不夸大, 不缩小 。 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 都要实事求是, 注重实际效果 。 表扬要力求公平、一致 。 对不同的学生, 无论是优生还是暂差生, 只要任何学生有着相同的良好表现, 都要及时给予表扬, 体现教师的一视同仁, 公平、公正 。 表扬应该适时、适度 。 在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取得一定进步时, 一般应马上给予表扬, 及时强化 。 表扬也应该有个度, 太多的表扬会造成学生浮躁的心理, 表扬变成了一种公式, 这样的赞赏就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 表扬不能太廉价, 也不能太过度 。 表扬要讲究方式、方法 。 公开表扬和私下表扬要双管齐下 。 对一些带有导向性、典型性的学生行为, 应有意识地公开加以表扬 。 对一些高年级的学生, 在身旁低声的称赞可能比在全班表扬更令他感到愉快, 因为这会使他避开被议论、被嫉妒的境地 。 表扬不要随便把学生进行比较 。 这是一种并不高明的教育手段 。 表扬的语言要随机应变, 含蓄又不失具体 。 二、力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营造课堂人文环境 。 要尊重学生, 乐于接纳学生, 给他们以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空间 。 让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和你“交流”, 主动地想“说”什么 。 只要是学生真诚的、发自内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老师都要尊重理解, 并且让他认识到是有价值的 。 如果老师放不掉自己“高高在上”的位置, 或者固守着自己的“权威”, 学生说的不符合自己事先拟定好的“标准答案”, 就加以否定, 甚至给以批评, 那么交流是很难进行的 。 要让趣味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对话式”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广阔天地 。 尊重学生个性特点 。 人生的美丽在于个性的独特性, 只有承认个性差异, 尊重个性差异, 才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使学生走上自己的人生旅途, 展示辉煌的一生 。 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 针对个性特点, 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鼓励质疑问难 。 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要重要得多 。 三、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相信学生, 尽量给学生机会 。 新课程不但从理论上提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而且在实际操作上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如教材内容减少、难度降低, 目的是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更大空间 。 教师要甘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领导者, 舍得给学生机会, 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 关注学生的弱势群体 。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属于挫折承受力差, 所以要帮助学生增强挫折承受力 。 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 在挫折面前不灰心、不退缩 。 要总结经验教训, 及时找出症结所在, 发现弱点, 力争改进;发现优点和长处, 振奋精神, 树立信心 。 学生将来都要走上社会, 都要生存, 必须从过去的精英教育真正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