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油菜霜霉病如何防治


油菜 , 又叫油白菜 , 苦菜 , 拉丁文名:Brassica campestris L.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 , 原产我国 , 其茎颜色深绿 , 帮如白菜 , 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 , 花朵为黄色 。 农艺学上将植物中种子含油的多个物种统称油菜 。
【【防治】油菜霜霉病如何防治】

【防治】油菜霜霉病如何防治

文章插图

油菜的形态特征
油菜为十字花科 , 芸薹属 , 一年生草本 , 直根系 , 茎直立 , 分枝较少 , 株高30~90cm 。 叶互生 , 分基生叶和茎生叶两种 。 基生叶不发达 , 匍匐生长 , 椭圆形 , 长10~20cm , 有叶柄 , 大头羽状分裂 , 顶生裂 片圆形或卵形 , 侧生琴状裂片5对 , 密被刺毛 , 有蜡粉 。 茎生叶和分枝叶无叶柄 , 下部茎生叶羽状半裂 , 基部扩展且抱茎 , 两面有硬毛和缘毛;上部茎生时提琴形或披针形 , 基部心形 , 抱茎 , 两侧有垂耳 , 全缘或有枝状细齿 。 总状无限花序 , 着生于主茎或分枝顶端 。 花黄色 , 花瓣4 , 为典型的十字型 。 雄蕊6枚 , 为4强雄蕊 。 长角果条形 , 长3~8cm , 宽2~3mm , 先端有长9~24mm的喙 , 果梗长3~15mm 。 种子球形 , 紫褐色 。 细胞染色体:2n=20 。 果实为长角果 , 由两片荚壳组成 , 中间有一隔膜 , 两侧各有10个左右的种子 , 种子的颜色呈深红色或黑色或黄色 , 不同的品种颜色不一样 。
油菜霜霉病如何防治?
油菜霜霉病是中国各油菜区重要病害 , 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受害重 。
油菜霜霉病的症状:
春油菜区发病少且轻 。 该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 , 致受害处变黄 , 长有白色霉状物 。 花梗染病顶部肿大弯曲 , 呈“龙头拐”状 , 花瓣肥厚变绿 , 不结实 , 上生白色霜霉状物 。 叶片染病初现浅绿色小斑点 , 后扩展为多角形的黄色斑块 , 叶背面长出白霉 。
油菜霜霉病的发病条件:
冬油菜区 , 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粪肥里和种子内越夏 , 秋季萌发后侵染幼苗 , 病斑上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 。 冬季病害扩展不快 , 并以菌丝在病叶中越冬 , 翌春气温升高 , 又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再次侵染叶、茎及角果 , 油菜进入成熟期 , 病部又产生卵孢子 , 可多次再侵染 。 远距离传播主要靠混在种子中的卵孢子 。 至于近距离传播 , 除混在种子、粪肥中的卵孢子直接传到病田外 , 主要靠气流和灌溉水或雨水传播 , 孢子囊由于孢囊梗干缩扭曲 , 则从小梗顶端放射至空中随气流传到健株上 , 传播距离8~9m , 土中残体上卵孢子通过水流流动 , 萌发后产生的孢子囊随雨水溅射到健康幼苗上 。 孢子囊形成适温8~21℃ , 侵染适温8~14℃ , 相对湿度为90%~95% , 有报道低于15℃经4~6小时萌发 , 12小时附着孢形成 。
光照时间少于16小时 , 幼苗子叶阶段即可侵染 , 侵染程度与孢子囊数量呈正相关 , 孢子囊落到感病寄主上 , 温度适宜先产生芽管形成附着胞后长出侵入丝 , 直接穿过角质层而侵入 , 有时也可通过气孔侵入 , 菌丝侵入后扩展7~8μm , 并在表皮细胞垂周壁之间中胶层区生长 , 后在细胞间向各方向分枝 , 在寄主细胞里又长出吸器 。 电镜下观察发现 , 最初与菌丝接触的细胞壁局部膨大 , 出现微纤维结构 , 吸器的分枝则通过大小为1~2μm的孔洞侵入 , 围绕吸器基部形成类菌环结构 , 吸器膨大时 , 产生寄主原生质膜的成鞘作用 。 当细胞中营养消耗完以后 , 细胞开始死亡 , 表现组织变黄或枯死 。 该病发生与气候、品种和栽培条件关系密切 , 气温8~16℃、相对湿度高于90%、弱光利于该菌侵染 。 生产上低温多雨、高湿、日照少利于病害发生 。 长江流域油菜区冬季气温低 , 雨水少发病轻 , 春季气温上升 , 雨水多 , 田间湿度大易发病或引致薹花期该病流行 。 连作地、播种早、偏施过施氮肥或缺钾地块及密度大、田间湿气滞留地块易发病 。 低洼地、排水不良、种植白菜型或芥菜型油菜发病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