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 , 太极拳的虚步 , 就外形而言是虚实分明不变的 , 实质上却是不拘一格变化多端的 。 反映于:①虚步的虚脚实质上不一定就是承担体重少或者不承担体重 。 虚脚可能是承担体重的 , 甚至可能是主要承担体重的 。 ②虚步的虚脚不一定是没有力量的 , 可能是对外实施力量攻击的一脚 。 ③虚步两脚的虚实不是固定不变的 。 也就是说虚脚可能会变实脚、实脚可能会变虚脚 。 太极拳虚步的这种情况是千变万化的 。 对于李亦畲先生所说的“实非全然站煞 , 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 , 虚中有实”是应该这样来理解的 。
我们在探讨内功之前 , 首先要搞懂什么是?是太极和拳二个名词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新名词 , 那么我们首先把它分开来解释 , 什么是太极?什么是拳?拳 , 它是中国传统当中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名词 。 拳 , 表示了人体运动形式 。 拳 , 具有二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健身 , 二是技击 。 古代的时候 , 人们把技击放在第一位 , 他们练拳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技击 , 现代人们则把健身放在第一位 。 中国传统拳术种类繁多 , 大约有几百种乃至上千种 , 其中有以动物形象为命名的 , 如:蛇拳、猴拳、鹰拳、黑虎拳等;另外还有以历史人物为命名的 , 如:太祖长拳、燕青拳等;还有以演练特点为命名的 , 如:地趟拳、醉拳、十二弹踢等;唯有太极拳它是以中国传统道教精义“太极”来命名的 。 我们知道了拳的内涵 , 就要研究什么是太极 。 太极是道教哲学思想的精义 , 太极表示的是一个圆 , 圆里面有一黑一白两个阴阳鱼 , 黑色代表阴 , 白色代表阳 , 白鱼里面有黑色鱼眼 , 黑鱼里面有白色鱼眼 , 这代表着阴中有阳 , 阳中有阴 。 这个阴和阳又是从大到小逐渐过渡 , 它表示着阴阳互相转换 。 太极的哲学概念表现了四个特性:一是太极具有阴阳平衡 , 对立统一的辩证性;二是太极具有相互转化 , 永无休止的发展性;三是太极具有一动皆动 , 整体把握的系统性;四是太极具有保持协调 , 追求完美的统一性 。 因为这四个特性 , 把太极拳带进了一个具有更高层次和具有更多内涵的一种拳术 , 那么 , 太极拳作为以中国道教哲学思想为指导的一种拳术 , 它所修炼的不仅仅是健身 , 而且对人的道德思想以及人们对世界上各种矛盾的认识方法 , 解决方法都有很多指导意义 。
解放以后由于政府对太极拳宣传和推广上的重视 , 出现了太极拳热 , 特别是邓小平同志题词“太极拳好!”以来 , 推动了太极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 。 相形之下 , 能真正传播太极拳的大师较少 , 尤其全国各城镇中的晨练活动 , 更是缺乏明师指导 。 故而 , 不可避免地出现“外行”教导“外行”的现象 , 形成晨练中的“太极操”现象 。 新编各式太极拳比赛套路 , 在太极拳推广上 , 由于注意外形上的审美、划一、规范的要求 , 无论是编导的理论阐释 , 还是在训练和评判词上的规章 , 忽视了太极拳的本质要求——松、软、柔、韧 , 而突出了踢得高 , 拍得响 , 下式深等外在动作 。 从而给教拳和学拳的人造成误导 , 以为这就是太极拳 。 真正体现太极拳内功的太极推手比赛 , 基本上处于误区状态 。 从有史以来的推手、散手比赛活动 , 主要表现为较力 , 是拼体力的“旁门”、“左道” , 当然也就不可能给太极拳的群众活动提供榜样、典范 。 相反 , 则是误导 。 少数的“名家”、“大师”本身就是一身硬劲 , 甚至公开的向“大松大软”挑战 , 把“松柔”与“疲沓”混为一谈 , 找不到真正“太极松功”的影子 。 尤其是从学过外家拳过来的一些拳师 , 心里就不服太极拳的“松软” 。 用外家理念 , 改造了太极拳 。
推荐阅读
- 简化武当太极拳三十六式图解 赵堡太极拳丹功诀诠释
- 也谈传统杨式太极拳基本习练技法 医武结合练太极
- 太极拳:“周身俱能轻灵” 桩功与太极拳
- 太极拳教学之杨式太极如何做到棉里裹铁 怎样认识太极拳的“双重”
- 浅谈太极拳预备与起势 习练太极拳意义的再认识
- 太极拳功夫理法“俏皮话” 如何做好太极拳“蹬脚拳势”动作
- 太极裆解谜 浅谈太极拳的得力感
- 谈太极拳的腰裆劲 马岳梁太极拳与长寿
- 太极拳修炼的中、松、圆、空 太极拳之伤病论
- 下转,后转 太极阴阳的两个运用 太极拳的真意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