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臂松、胸松、腹松、腰松、胯松 , 全身无处不松净 。 太极拳的功夫、从某个角度讲 , 也可以说是松的功夫 。
中定劲、松弹劲、松沉劲、轻灵劲、虚无劲等等都须从“松”中求得 。
从字眼上看 , “松”的大道理似乎不难理解 , 当你在打坐或站桩时进入松静状态也许不难 。 但你想在行功走架和对练竞技的运动中 , 保持一种良好的放松状态 , 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至到的 。 在练拳架 , 揉推手、拆散手时做到松乃至做好松 , 即使对于有些打了几十年太极拳的老练家来 , 说还真的不容易呢!
笔者曾拜访了一些名师大家 , 亦与一些推手大赛奖牌得主切磋交流 , 感到事实确是如此 。
台湾太极名家叶金山先生说:“因为‘松’是一种极高的无形境界 , 没有练到‘真松’的人 , 根本不可能明白‘松’是什么 。 这句话说出来 , 可能没有人会相信 , 但却是事实 。 每天嘴里说松 , 每天练松 , 每天教人放松 , 但是却完全不知道松是什么的人 , 遍地都是 。
为什么?
因为‘松’根本不是肌肉不用力这么简单而已 。 一定要松到别人接触你时 , 完全感觉不到你有一丝一毫的的重量才行;要松到感觉自己好象完全没有重量 , 几乎不存在才行 。 如果你的小手臂 , 从被人由下抬高而超过头顶 , 只要别人感觉到你的手臂有丝毫的重量 , 或自己觉得肘、肩关节 , 有丝毫卡住的感觉 , 就表示连基本的松都没有达到 , 离全身松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
学习太极拳之难 , 首先难在改变本能的观念 。 太极之初 , 就是要你放弃日常本能的观念 , 平时生活、工作习惯用人之本力的 , 这时到了太极拳就被视为一个病 。 太极拳不但不让你练蛮拙的外力 , 还要你把以前练的外力都卸掉 , 因为卸外力就是弃僵力 , 僵力弃了 , 松柔、松活、松弹的劲道才能出来 。 减去一分本力 , 增加一分内功 , 事实确实如此 。
可是部分人在这时就被拒之门外了 , 因为很多这些人松得不到位 。 究其原因是:不会松 , 不敢松 , 甚至是不相信松 。 不会松的原因是没有明师指教 , 不敢松的人是嘴上说松 , 心里面却一直在怀疑松的功夫 。 松得不到位的结果 , 就是使太极拳功夫一直上不了较高的层次 。
何谓松?
松是指修为的方法,是谓身心于规矩之中的自然放松 。
目的就是要消除拙力 , 去掉僵劲 。 要按照规矩用劲 , 以意贯注于动作过程之中 。 练拳的松 , 关节是开启的 , 肌肉软组织是舒展的 , 皮肤的毛孔随呼吸和动作的开展而开放 , 精神是安逸的 。
有些人练松不成变为懈 , 懈的关节是闭合的 , 肌肉软组织是萎缩的 , 皮肤腠理(腠理一词源于传统中医之辞 , 它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紧张 , 精神萎靡不振 。 懈是人之自然本能 , 其表现是上下摊成一堆 。 腰懈则身瘫 , 胯懈则身倾 , 膝懈则立不定等 。
如何做到松而不懈 , 这是练功的关键 。 练松并不是一点力气都不用 , 试想一点力气都不用了 , 还能走架和推手吗?所以说身体的放松 , 实质上是在意识的控制下 , 尽量少用拙力 。 在一个动作过程中 , 如果只用一分的力量就够的话 , 就决不用一分半的力量 , 这就是太极拳巧劲省力的学问 。 放松其实只是一种通向高功夫高境界的方法和途径 , 并非最终目的 , 而是达到目的的必要手段 。 那最终目的是什么呢?简单的说 , 那就在这个松的过程中不断壮大内气和不断增长灵性 。 通过放松结合其他多方面的训练 , 而锻炼出一种刚柔相济的、轻沉兼备的、松活弹抖的螺旋式的整体劲 。 要想练好太极拳 , 就必须深刻地理解放松用意的重要性 , 要体悟“松为太极拳术之灵魂”这句话 。
推荐阅读
- 很好的体悟 太极拳之练法 善增话太极
- 太极拳气沉丹田法 我对太极拳“抱球”的体悟
- 太极拳内在的东西 体悟太极拳
- 几种练拳的好方法 拿住丹田、命门好好练太极
- 内功心法秘要举例 神注则气聚,气聚则太极成/“开合、鼓荡”之体悟
- 练拳与“用进废退” 崔仲三:杨式太极拳的技术要点及科学健身训练法
- 李宏达先生谈:练拳与内劲的练习如何结合 腰和尾闾-身形关键部位的重中之重
- 练太极拳需要“命门后突”吗? 我对太极拳发劲的体悟
- 太极拳云手的奥秘 论练拳似吐纳换气
- 在整劲中体悟内功 杨式四十式与四十二、四十八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