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透彻太极拳的道理 太极拳“提放术”之秘诀( 四 )


【讲透彻太极拳的道理 太极拳“提放术”之秘诀】 太极拳正是因为它也有公转和自转 , 它的搏击术 , 它的套路变化 , 才会有精彩分成 , 使人眼花瞭乱 。 太极拳的虚实定义:"手下沉为重 , 上升为轻 , 不管你多大力量 , 向上打勾拳 , 也是轻手 , 用一点力向下 , 也是重手 , 以上下的角度来分轻重 , 不是以人力量的大小来分轻重 , 我们规定为:"上升为轻 , 下沉为重 。 "两手平行运动身向左转 , 左手为重 , 向右转 , 右手为重 。 换句话说 , 身向左转 , 重心在右 。 最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条 , 金鸡独立 , 因左手在上 , 左腿也上升 , 违背了左重则左虚 , 右重则右杳 , 那么第三条是独立支撑者 , 对称手不管在高在低在左在右 , 皆为重手" 。 这三种现象基本包括了太极拳的虚实 , 如果还不全面的话 , 在静止时 , 高者为轻 , 低者为重 , 通过这三种规律来检查太极拳的虚实.太极拳与健康 , 梢节领劲 , 两头卷曲对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 通过梢节领劲 , 两头卷曲 , 不断地练习你的梢节 , 使大脑不断地指挥你的梢节神经 , 出现老像就会延缓些 。 最终你要以弱胜强 , 以小胜大 , 练出太极拳的化劲 , 把太极拳的特点 , 通过你自己的形式体现出来 , 让人看了是艺术的享受 , 意味无穷 。
老师从不强调走架配合呼吸 。 而是自然呼吸 。 只是强调丹田内转 。 无形指挥有形 。

我认为您的老师在这一点上是很高明的 。 如果他已经给你讲到丹田内转的诀窍了 , 那还真挺深的呢 。
不强调走架配合呼吸不是因为它不重要 , 而是在你练拳过程中应该把它作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运动的一部分 。 不必强调着意如何如何 , 你练多了 , 自然就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了 。 可以留心一下 , 蓄的时候是不是都在吸气 , 发的时候是不是都在呼气呢?如果是 , 那就已经成为习惯了 , 还用可以强调吗?
你在练拳时 , 是不是该跳起的都跳了 , 该跃出的都跃了?二起脚有没有跳起来 , 玉女穿梭有没有跃出去 。 如果没有这一步 , 讲丹田内转早了点?不过老师讲了应该就是适合你的 , 不要有怀疑 , 连就是了 。 陈式讲缠丝劲 , 这是文人起的好听的叫法 , 其实这个叫法反倒容易让人误解 , 实际上 , 陈发科公更形象的称为拧麻花劲 。
练拳无处不缠丝 , 怎么缠?难道连演手捶这样的直拳都有缠丝劲吗?是的 , 有 。 因为从字面上看 , 缠字多半理解为围绕着一个轴缠 。 可是真正的所谓缠丝是指全身的轴向自转 。 就好象一根麻花一样的拧劲 。 这种以骨骼为轴向的自转转动是陈拳特有的 。 陈拳强调全身协调联动的拧劲转动 , 是为缠丝 。
以掩手拳为例 , 从腿部的双腿内外缠 , 腰部的拧动 , 大小臂的内缠联动发出才是标准的掩手拳 。

陈氏太极拳的架子保持太极拳最真实的原貌 。
举个例子 , 挤 。 陈氏太极拳的挤 , 力在掌根 , 在手太阳 。 而不是在手背 。 杨拳的手背去挤 , 不能说错了 , 但是已经不是原来四正四隅 , 八种劲路的本意了 。
我基本上都按照老师所讲在练 。 拳架基本规范 。 但是体会不到丹田内转 。 缠丝劲能体会到 。 松活弹抖也能做到 。 可完全体会不到气发丹田、大小周天等 。 是否练拳时间不长 , 将来能体会到?老师说我算聪明的 。 练陈拳十个人能练出一个像样的以不错了 。 真的这样难吗?
陈鑫"太极拳缠丝法也""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切中肯綮,令我常记不忘.他强调的是1,有形必缠.2,以缠运中气,即以形导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