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透彻太极拳的道理 太极拳“提放术”之秘诀( 二 )


接练下一步提放 , 两腿随着不间断的呼气将重心继续缓緩前移 。 迨至重心全部移向前足 , 气息正好呼完 。 接下来转换吸气 , 仍是前足踏实 , 后足随吸气提起;呼气放下 。 如是两足随着气息一吸一呼 , 进行一提一放的运动 , 即是太极提放术之行功方法 。 这一功法 , 既可在练拳行步中练 , 也可单独专练 。 只要全身放松 , 两手臂自然下垂 , 意气合一 , 两足进行一提一放地向前行步即可 。 对初学者 , 这种练法更易掌握 。 提放术锻炼收效很快 , 一般练上一两个月 , 吸气时就可以不需要人的意念便可自发提足 。 呼气时自行放下而安步如山 。 甚至还能在吸气时 , 两足自发离地凌空跳起数尺 , 呼气时自然轻轻落下 。 步桩之坚固 , 巨力不摧 , 功夫深纯后 , 两足提放愈练愈轻 , 渐至练功入港 , 似觉足踏浮云而飘飘欲仙 , 如履冰面而不下沉 。 至此也就达到内家拳“轻若杨花、重如山岳”的上乘境界 , 其妙佳境 , 绝非妄言!笔者练形意拳、八卦掌、心意六合、太极拳二十余年 , 早在十年前已身临其境 , 常闻武林界有踏雪无痕 , 我认为 , 无非也就是这种提放之术所臻的意境而已 , 至于是否真有此绝世奇功 , 因未亲目所见 , 断然不可使人信 。 奉劝练武诸公 , 对此类离奇之传闻 , .不妨来个姑妄听之的态度 。



讲明白的道理,用我简单的道理来验证的古理论 。 我讲的是螺旋、是杠杆、是切线 , 它们的原理是非常简单的 , 你给别人说"内功" , 他听不懂 , 你给他讲“阴阳”他也听不懂 , 讲阴阳、说八卦 , 从老子的道德经说起:道则非常道 , 名则非常名无论怎样 , 他也不明白 , 所有这些阴阳平衡 , 这些东西 , 他都不懂行 。 如果你说杠杆、一个支点、一个力臂 , 他就全懂了 , 说切线 , 他懂了 , 第一 , 它有精妙的本质 , 太极拳理论以中国的易经为理论基础 。 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刚柔相济、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 。 第二 , 它以黄帝内经为健身基础 , 通经活络 。 有个电视广告是指通经活络的 , 说"痛则不通 , 通则不痛" 。 非常有道理 , 它以健身为基础 , 太极拳有很大的健身作用 , 这是很重要的 。 第三 , 它以戚继光的练兵新法为搏击基础 。 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 他在抵抗倭寇侵略时编的三十二式练兵新法 , 而陈王庭在创拳时取戚继光练兵新法中的二十九式 , 十分之九被取进来 。
太极拳的理论可以在各方面上起到作用 。 这种东方独特的运动 , 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 , 太极拳是中国的 , 也是世界的 。 我相信 , 在全世界 , 以后不会有一个拳种、一个体育项目 , 能和太极拳相比美了 。 太极拳是东方的圣经、活动的雕塑 , 是流动的山水 , 是抒情的音乐 , 非常美 , 非常有皇家气概 。 有的把太极拳的原理用于企业管理 , 太极拳有利于行 , 太极拳与书法 , 太极拳用于家事 , 等等 , 都使用太极拳艺术 , 试想两夫妇间也是在打太极拳 。 她柔了 , 你就刚 , 她刚了你就要柔 , 两个都刚那就完了 , 长时间的相处 , 必然要刚柔相济 。 如果两人之间搞得很不好 , 有意见了 , 也是太极拳没有打好 , 你化不了了 , 矛盾就出来了 , 太极拳打好了 , 你想通了 , 也就没有什么了 。
社会上方方面面都是在打太极拳 , 那么真正的 , 内容是什么呢?是你心灵的感应 , 比如你到庙里拜神 , 释伽牟尼像 , 在你心中是什么呢?是你对他的尊敬 , 对他的崇拜 , 如果你不信他 , 什么也不是了 。 如果他真从神台上走下来 , 那你有多么的吃惊 , 可能把你吓坏了 。 你心中认为他是佛 , 那就是佛 , 那么所有练太极拳的 , 太极拳就在你心中 。 你认真的练习就有好处 , 不一定非要把人打倒 , 不一定要著书立传 , 成为大师 , 你只要把自己调理好了 , 就你自己来说 , 你已经成功了 。 那么真正的太极拳 , 内容是什么呢?是你心灵的感应 , 比如你到庙里拜神 , 释伽牟尼像 , 在你心中是什么呢?是你对他的尊敬 , 对他的崇拜 , 如果你不信他 , 什么也不是了 。 如果他真从神台上走下来 , 那你有多么的吃惊 , 可能把你吓坏了 。 你心中认为他是佛 , 那就是佛 , 那么所有练太极拳的 , 太极拳就在你心中 。 你认真的练习就有好处 , 不一定非要把人打倒 , 不一定要著书立传 , 成为大师 , 你只要把自己调理好了 , 就你自己来说 , 你已经成功了 。 太极拳的科学性、实用性、建设性 。 掌握了太极拳梢节领劲的方法 , 接手不是太难 , 当然也不是很容易 , 你知道了先进的方法 , 还是要多练 , 太极拳它还是一个肢体语言 , 你只有通过肢体把它表现出来 , 所以要梢节领劲 , 要想做到梢节领劲 , 还必须做中节定位 , 也就是肘定位、膝定位、根节要放松 , 以前我们讲过:"一动先走手 , 走手必乍肘 , 前乍加棚劲 , 后乍腋下空" 。 比如用手拿人 , 你大臂的夹角要有一定的角度 , 定形了 , 不能改变 , 向里收成了锐角成了卸肩 , 向外翻夹角大了 , 成了钝角 , 夹肩 , 你的力到肩就断了 , 向上叫耸肩 , 向后收也不行 , 所以正确的叫坠肘沉肩 , 说起来很容易 , 在实际中解决起来是非常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