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运动至终点时,若再按之,非往即复,其往复中间必折之,而往迭之,而复所谓意上寓下之谓也.进退之有转换,乃足之折迭也,故折迭在步转换.在步转换者,顾盼之步也,即所谓步之进退须先顾盼二步为折迭而后再进退也.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注:外愈柔而内愈刚者,因内有棚劲之故也,有棚劲外而极柔软,则里面极坚刚矣.有如弹簧乃最柔之物,然其质刚为最坚刚也.呼吸急促则意志不清,心之气滞矣,若呼吸深长,谓之能呼吸,则心神安宁,而转换褶迭自然灵活矣.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注:养气须直养<筋直>则灵活松净而易贯串,若曲压则滞住而动,致成努责,易生病害矣.劲须曲蓄,则弹性足,蓄之无余,太过为偏,是有缺陷之曲蓄,所以谓之病矣.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蠹,脊为旗.
注:心为主帅以发令,气为传旗如听命,而后行腰为大蠢,魏然挺立不偏,无昧可倒<腰以下至尾闾>,脊如旗屈,收以拔骨,使脊骨有偏长之能也.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慎密矣.
注:初步练习时,须大开大展,须全身松开气达梢,愈进,则求紧凑,其大圈渐进于小圈,由外显之圈,成为内隐之圈,是可成为慎密无向之运动,方会放之则进,卷之则退,藏于慎密之义也.
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注:凡走架子以心意为本,身体为末,即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之谓也.身体松开,而腹腰存想为空洞无物,则一切方可由腰脊而动,<即不乱动>是之谓静也,此运动时不二选择,应时时刻刻铭于心也.
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脊背而动之.
注:即以背为中心,乃运用离心力本也,如觉每一动作,背上之反应会绷紧,则失去此义也,统能以此行之,亦为养气敛入骨髓之法也.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注:内固精神,则神注易得内刚之功,外示安逸,则神怡易得外在之效.迈步如猫行,乃指所有迈步须如捕鼠时的猫下伏铲地而迈步也.运劲如抽丝之旋转,如来复线之螺转也.棚出为顺抽丝,采入为逆抽丝,有如公母二螺丝也.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在神则活.
注:虽然以心行气在意不在气,若注意在气,则意为气所击而生滞也,盖神速而气慢,欲练气合神,必须意而神不在气之本身.然后神能导引其气变为神,则气随之功可得矣.
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
注:有气者无力,无气者能柔,有力者无气,无气者纯刚,故专柔专刚均属非.必须刚柔相济.若力气隐于内,则柔现于外,则刚欲求柔于外而刚于内,是之为劲.故须去力以求劲得后乃活气,方可得气之用,使生弹性,欲得气活,须气贯串遍于身躯如轮之旋转之不休,欲得轮之旋转,须有轮之中心有轴,故所有左右上下旋转均以腰脊为主宰也.
不是神拳、玄拳, 亦不是“棉拳”柔术, 更不是“舞术”健身操 。 是实实在在的, 是内功拳 。 是内外兼修、健身为基、修心为法、练身为用的 。
天下没有不打人的拳, 更没有不发力或不发劲的拳 。 太极柔乃是以方法为化、刚用为打, 刚柔相济方入太极, 打人仍是太极拳的本质 。
一、拳理简述话太极
太极者, 无极而生, 阴阳之母, 动静之机 。 太极拳之所以被称之为“太极拳”, 是因其以太极理论为指导, 取其形、用其意, 画圈、走圆、绕8字, 劲由心, 力走螺旋, 柔化刚打, 化打合, 是谓太极拳也 。
练太极拳要明理、人行、合道、悟道、得道 。 道者, 道家理论, 一阴一阳之
谓也 。 又道理、道德、自然法则, 规律是也 。 阴阳乃自然界之玄机, 万物之根本, 非指具体事物, 是事物规律的高度抽象概括, 是人生观和方法论, 是对世界本元的看法, 是让人聪明的学问 。 事物发展要合规律, 不背自然法则, 是谓人道、合道 。 道法自然, 合自然, 自然便是道 。 化於具体乃平常心是也 。
推荐阅读
- 初学者如何练好太极剑 太极拳内气的练习方法
- 简启华 修炼太极,要重视炼心和心炼 太极拳与哲学-台湾朱高正博士
- 太极拳和葡萄酒 太极拳的“苦修”与“灵悟”
- 练太极拳如何顺应冬季 太极拳与身体健康
- 陈氏太极拳的养生健身 特效减肥法-太极拳
- 陈发科和太极拳的高层次功夫 松沉第一 崔立志
- 太极拳与内气 太极拳入门:丹田缘何有劲?
- 锻炼太极拳的程序和方法-李品银 国内目前各派太极现状一览
- 陈式太极拳的刚与柔-陈正雷 太极拳的“ 神”、“意”、“气”内功理法
- 太极拳堂奥问答-田颖嘉 向恺然先生谈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