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启华 修炼太极,要重视炼心和心炼 太极拳与哲学-台湾朱高正博士( 五 )


人要求健康 , 先要有个正确的心态 , 就要注意学习前人的养生良法 。
三、心练重于体练
在修炼方法上 , 太极修炼者可以分为两派:一派侧重于肢体活动;另一派侧重于心脑的调理 , 称为心练 。 笔者比较偏爱第二种修炼方法 。
太极拳古传《授秘歌》是经典 , “无形无象 , 全体透空 。 应物自然 , 西山悬磬 。 虎吼猿呜 , 水清河静 。 翻江播海 , 尽性立命” 。 它的首句就指出“无形无象” , 可见强调的不是肢体动作 , 而是心性的修炼 。 太极拳的特性是“阴阳变化 , 举动轻灵” , 其体能表现是“关节要松 , 皮毛要攻 , 节节贯穿 , 虚灵在中” 。
前辈拳师杨禹廷先生指出 , “全身自然舒松 , 节节贯穿 , 头脑安静 , 神经不紧张” , “身心松静 , 自然舒展 , 柔、圆、缓 , 胸腹松净 , 周身血液流动畅通 , 神经末梢活跃 , 体肤感觉灵敏” 。
冯志强先生在《陈式太极拳入门》一书中指出 , “练拳须从无极始 , 阴阳开合认真求” , “求无极的方法就是静站无极桩 。 选择环境幽静、空气清新之处 , 自然站立 , 周身放松 , 屏除杂念 , 收心求静 , 逐渐使自己心定神宁 , 身心虚静 , 物我两忘 , 一念无思 , 一物无有 , 躯体如同虚空无物一般 , 而进入一片空空洞洞的无极景象 。 如此静心站立静待其动 , 纯任自然 , 待到至虚至静时 , 复有一点灵犀生于气海之中 , 由无极而现有机 , 静极生动 , 动则太极焉 。 ”
从以上论述中 , 可知在修炼中的心练是最重要的 。
太极拳诀“全凭心意下功夫” , 就是真经 。 它指出修炼中的调心是核心 , 是关键和根本 。 调心使用得当 , 不仅可以治愈疾病 , 促进健康 , 而且可以开发智慧 , 激发人体潜能 。 修习太极内功 , 首先要修习松柔功夫 。 内求心神意气松 , 即头脑思想无挂牵;外求肢体关节松 , 即肌肉骨胳都松透 , 退去本身拙力 。
修炼者要求清静 , “心无杂念名清 , 对境无心则静 , 心清神静 , 即名清静” 。 人在世间 , 无不被凡事困绕 , 皆因物欲横流 , 心随外境转 , 而自性心迷 。 清心修炼是无极入门基础功夫 , 静极生慧 。 而最重要的 , 则是心安神静 , 也就是心性的修持 。 修心养性 , 就是炼已 。
一个人只有凭真心下功夫钻研、认真领悟才能取得成功 。 前辈的经典 , 导师的言传身教 , 只能起到传授引导的作用 , 最终的成功有赖于自己的精神态度与悟性 。 修炼不能取巧 , 需要下苦功夫 , 但也不是体力活 , 更不是单纯的肢体活动 。 修炼需要恳求明师指导 , 要不断的思考品味 , 悟道 , 明理 , 在实际中不断总结、反思 。 不断的体认 , 方能有所成就 。
“有意栽花花不开 , 无心插柳柳成荫” , 许多修炼家都强调有意练功 , 无意成功 。 欲速则不达 , 急于求成是违背修炼原则的 , 只有无心无求 , 方可见功夫长进 。 农人把种子播下地 , 要待其自己生长 , 心性急燥地拔苗助长只会把幼苗伤了 。 修炼者只要心中存有目标 , 要容功夫慢慢积累 , 急于求成不仅无助于事 , 还可能会走火入魔 , 造成对自身的伤害 。 要学会“以出世之心态做入世之事业” , 以超然的心态去做每一件事 , 不求得失 , 不求名利 , 不求果报 , 是修炼者的态度 。 用这个心态去修炼太极功 , 要耐心等功夫自己成长 , 尤其在站无极桩的练习中 , 更要克服急躁情绪 。
太极拳的特点在于它要求精神集中 , 全部动作都是在思想意识的指导下完成的 。 中国古代的拳术家把练拳中使用这种思想意识活动 , 称为“神意领形” 。 所谓神 , 就是指眼光 , 所谓意 , 就是指思想 。 练太极拳时 , 人的动作和姿势都应当由眼光和思想来引导 , 这是重要的原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