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詹闲筱 太极拳养生论( 九 )


5.动作要做到无过、无不及 , 要适中 。 傅老师说 , 太极拳练起来 , “过”与“不及”都不对 , 他用吃饭作比喻 , 一个人饿了 , 应该吃3碗饭就饱了 , 却吃了5碗 , 这就“过”了 , 肚子会撑得不舒服 。 如果只吃1碗 , 也不行 , 那是“不及” , 一定要适中 。 练太极拳一招一式都要掌握适中这个度 , 如何掌握这个度 , 要靠自己的练习和揣摩 。
傅老师经常引用拳诀上一句七言:轻灵活泼求懂劲 。 他解释说:“轻灵不是浮漂 , 要有沉着 , 而沉着也不是呆板 。 如果追求轻灵 , 一点劲都不用 , 这不对 , 追求沉着 , 用了死劲 , 也不行 , 这都属于过与不及 。 他认为:练太极拳一定要把握好无过与不及这个关 , 把好了这个关 , 就掌握了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 。
他特别推崇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 认为这篇拳论一个字不能多 , 一个字也不能少 , 一个字不能改 , 写得非常科学 , 非常准确 , 也非常高明 , 如果真正按照其中所说的去做了 , 不论是练功夫 , 还是健身的 , 都能收到十分好的效果(这个认识是他在后期阶段) 。
傅老师早期他对这套(85式)的套路的认识和主张 , 非常科学、非常高明、也非常合理 , 是杨家三代人武艺的结晶 , 我们这辈人功夫没有超出杨家 , 对这套拳路一式不能加 , 一式不能减 , 一式也不能改 。
他在四十年代 , 永年太极拳社第一届学员学习会上讲的杨式太极拳只有两种 , 即大架子与小架子 。 在教法上主要用永年家乡几句顺口溜“脚踏入地、起脚灵、落脚轻 , 既来之则安之 。 ”按老拳谱91式(后为85式) , 以六个月教完 , 开学报名学员102名 , 到结业只有30余名 , 淘汰比较多 。 主要对学练太极拳认识不足 , 手与足的关系协调不妥 。 开始认为动作容易 , 不认真练习 , 时间长了 , 拳式多了 , 无法学练 , 失去信心 。 在提高班上傅老师讲 , 学太极拳刚刚开始 , 又讲了四个规矩 , 即学规矩、练规矩、守规矩、合规矩 。 为了防止熟能生“油”的发生 , 要达到熟能生巧实现 。 又提出“先求开展 , 后求紧凑 。 开展不能散 , 紧凑不能呆的教导 。 特别在 “揽雀尾式”中的捧、捋、挤、按反复讲解地说:这个动作做对了 , 一半的拳架练好 。 当时不太理解 , 他说 , 杨澄甫老师有位学员学练一年有余 , 动作还是没有到位 。 在练习过程中有“得机得势”和“轻灵活泼”现象 , 还要有内涵的“机不可失 , 时不再来”的感觉 。 在弓步、虚实中有“松腰落胯 , 神贯顶”的产生 。 后来又说:练太极拳的方法是什么?“用意不用力”的方法附带四方面要求:1 , 一动无有不动;2 , 一静无有不静;3 , 一松无有不松;4 , 一到无有不到 。 在“到”字上又要达到四点要求 , 即足到、手到、眼到、意到 。 以上这许多要求 , 怎样能牢记呢?傅老师又提出“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 要提高班学员多实践 , 以熟能生巧的实例 , 介绍杨式太极拳缔造者杨禄禅宗师三下陈家沟苦练十八年成为“杨无敌” 。 又说:练太极拳功夫 , 是没有近路可走的 , 靠的是练出来的 。 那时实践者(本人)把《太极拳练习谈》作为座右铭 , 只看懂一点 , 要勤学苦练 , 要虚心学习 , 其它什么也看不懂 。 直到1988年参加宁波永年社五周年纪念活动 , 送给1986年三周年时 , 由傅钟文老师为纪念刊题词的四句话 , 1 , 轻灵活泼虚实走;2 , 如圆似方意绵绵;3 , 四肢随腰内外合;4 , 处处圆满任自然 。 过了十余年见到后 , 才觉得这四句话里 , 深藏太极拳内涵精华 。 当即复印一批转送给杨式太极拳拳友 。 观察一段时间 , 拳友们毫无反应 。 说明这四句话的深刻涵义不甚理解 , 一时无法解开这一太极拳的密码 , 由此可见他们练的拳架方式、方法还未真正进入了这扇太极拳的大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