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与其它拳种的拳理其实是相通的 。 任何一种技击运动都讲究伺机而动, 看清对手的行动后予以最有效的打击 。 不过太极拳的创立者似乎更加追求完美, 他希望能够彻底的摸透对手的重心、劲路、虚实, 完全做到知己知彼, 将对手成功的控制在股掌之间 。 这种思路是完美的, 但在太极拳创立之前的技击大师们看来, 这只是理想主义的空谈 。 为什么呢?首先如何才能摸透对方的所有信息?其次, 即使摸透了对方的所有信息, 还必须花时间去处理, 然后才能想出对策, 这一过程结束时, 战机早已失去 。 然而太极大师们以自己的实践告诉人们, 这一近乎虚幻的理想是可以达到的 。
如何彻底有效探知对手信息的呢?太极大师告诉我们, 单凭眼睛看是不够的, 需要用“听” 。 所谓“听”其实是触觉 。 如何根据对方的信息控制对方呢?回答是用“沾连粘随”, 这也需要接触到对方 。 总之太极大师一旦贴住对方, 即可以把对方控制住 。 于是让人疑惑的问题就是:为什么通过触觉可以探知对手如此多的信息?为什么可以如此迅速的处理这么大量的信息, 进而实时的给予对手打击?这一切是通过什么途径练就的?
以触觉探知对方信息, 在太极拳中称为“听劲” 。 通过听劲可瞬间探知对手的重心, 劲路, 虚实等信息 。 这种处理信息的效率即使是现代最高端的计算机也是难以胜任的 。 人脑足以担此重任吗?如果不能, 那么太极可真的成为“神功”了 。 实际上, 根据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 人的大脑最擅长的就是此类工作 。 也就是从千头万绪的大量信息中找出规律 。 例如下围棋, 在361格中, 黑子白子可以有无穷无尽种排列组合形式, 但高手只需看一眼棋局, 即可理出头绪, 分辨胜败优劣 。 同样, 如果你听一长串你不熟悉的外语, 你会认为要弄懂它的含义实在困难至极, 但对于以它为母语的人来说, 能够瞬间理解其中的含义 。
信息无论多么复杂, 它必然有自身的规律, 人脑受到复杂的信息的反复刺激, 就有可能将其中的规律抽象出来, 这种抽象的结果不一定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而且一旦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这种抽象工作可以瞬间完成 。
人脑具备这样神奇的功能, 但也不是自动完成的, 它需要三方面的条件 。 一是接受大量的信息, 二是明确的目的性, 三是有关对错的判断 。 就像小孩学围棋, 要想学到下棋的规律, 首先要多和各种对手下棋, 熟悉各种棋路, 然后在下棋时要有明确的目的, 就是围住地盘或吃掉对方的棋子等, 另一方面就是通过老师的指导或实际的结果判断每一步棋的好坏 。 久而久之, 自然知道了下棋的规律 。 同样, 以太极推手为例, 推手时必须注意接受对方尽可能多的信息, 方法就是“沾连粘随”、“轻”、“静”、“专心”、“不丢不顶”等;再者就是明确的目的性, 即时时在意对方的重心、劲路、虚实;最后, 通过推手的结果时刻判断自己所得到信息的对错, 久而久之自然会练出“听劲” 。
如果说“听劲”是一种感觉得话, 那么“化”和“打”就更是一种技巧了 。 这就像英语的听力和说写能力的关系一样 。
太极拳对对手的打击是建立在“听劲”的基础上的, 自说自话的发力不是太极 。 根据“听劲”得来的信息是千变万化的, 要对这些千变万化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反应, 当然是个艰巨的任务 。 好在人脑同样是这方面的高手 。 这和练习听劲的情况相似, 套用前面指出的要点, 我们可以得出练习“打、化”的要点 。 首先是“听”到尽可能多而且准确的信息 。 其次是练习时一定要目的明确, 即根据对方的重心、劲路、虚实等信息, 化去对方的劲, 摇动对方的重心等 。 最后从老师的指点或推手的实际效果中判断自己所用方法的正确性 。 注意了这三点, 还需要一个熟练即“招熟”的过程 。 开始时由于需要判断、思考, 应变显得有些慢 。 慢就会贻误战机, 就会不尽人意 。 然而决不能因此就放弃根据“听劲”作出反应的努力 。 必须相信一旦熟练到一定程度, 自己的反应就会跟上对方的动作而“渐悟懂劲” 。 等做到所谓“动急则急应, 动缓则缓随”的太极拳动力定型, 那时就接近“神明”了 。
推荐阅读
- 太极拳哲理-郑曼青 董英杰太极拳口诀二十则
- 刘善伟:太极拳与书法运气 太极拳的“拳外功”
- 杨式太极长拳的锻炼要点 当代武术名师寿关顺先生谈太极拳
- 董英杰老师谈怎样学太极拳? 太极呼吸任自然
- 艺术首在继承,贵在创新 太极拳之炼气
- 【花】金铃花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 【功效】黑芝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黑芝麻糊怎么吃最好
- 【功效】白茶的功效与作用 白茶图片
- 【功效】枇杷果的功效与作用 枇杷果图片
- 【功效】韭菜的功效与作用 韭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