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肾功 静坐略谈

佛教的教法非常直捷了当地指引行者去认知自己以及自己之潜力, 我们的本性具足诸善, 但如何认知本性, 让其宛然显现呢?这种能够认知本然善性之潜力 不是专属于某一个人, 或具特殊背景或来历之人群, 它是平等存在于每个人中, 无一例外 。
但是不论我们的才智如何高, 对于如何获致稳定及清明心性之事, 则非易于实现 。 强烈的欲望、推测和感应之幻觉三者并不能让我们达到人的至善境界 。 然而亲近法侣, 逐步了解如何开展我们之潜能以及适度收回外驰之心--这些是我们能力所及之事--这些就是长久以来我们失去的条件 。
我们谈及静坐的修习, 而且极强调习定的重要性 。 虽然如此, 缺乏对心及诸法实相的一些基础知识, 不能真正修习禅定 。 等到我们获得一些知识後自能亲身去应用之 。
我们的生活型态变得过分复杂, 所以需要基本的静定方法来获得安宁, 静坐不会立刻有效, 然而如果有恒及诚心, 经过一年左右, 某些变化--对自他均有利的变化--定会产生 。
每天用一段时间于静坐 。 一到时间就专注于习定上, 不要再虑及其他的事情 。 不要想:「或许我现在不该打坐而应该去做完某些事 。 」如果可能的话, 选择一个不受干扰的地方 。 平坦舒适, 不冷不热, 最好(至少对初学者而言) 不要太吵 。 地板上放块垫子(折叠的毛毯或硬实的床垫), 上面加一愧卷紧的小枕头以安坐 。 首先以七支坐法安身:
一.双腿盘坐, 能以「金刚」座姿(亦称莲花座姿, 各脚放在另一脚大腿上, 右小腿在上)而坐最好, 不然的话, 能用「萨缍」座(亦称「半莲座」左腿著地, 右脚放在大腿或小腿上;或两腿著地亦可 。
二.腹部内缩上提, 收缩肛门括约肌肉, 保持此姿势几秒, 然後放松, 此法可以减少精气之损耗 。
三.再调整背部的姿势, 确定背部下端非常挺直, 在坐的时间内要保持此姿势 。 保持挺直的背部, 非常重要!因为对应于肉身, 有一「微妙身」存在, 此身有气息流通之脉轮, 主要的脉则沿脊柱而行, 如果脊柱直的话, 中脉亦直, 则气能自由流转 。 在气息能自由流转之时, 「心」的功能最佳 。
四.两手置于两膝上方, 手肘挺伸以支撑上身 。 两手大姆指尖触无名指根部 (通常戴戒指的地方), 轻轻握拳 。 此为防止精气流失之另一法要 。 于习惯挺脊久坐, 不会紧张後, 可将双手安置于脐下腹部, 两手相叠左下右上, 姆指微触 。
五.双目凝注于面前一肘长之地面, 保持注视此方向 。
六.收下颚近喉, 如要造成双下巴一样, 下巴不可外突 。
七.舌尖抵上牙床, 舌部用力, 封住上嘴部, 此法可以控制唾液, 故不必常咽口水 。 牙齿轻轻咬合, 唇部亦轻闭 。
如此坐後, 你一定有一种感觉名为「妙和」(Harmonious surprise) 。 有此感觉, 打坐必容易开始 。
现在说明如何静坐 。 首先, 数息二十一次, 一呼一吸为一次 。 吸气时, 观想气由鼻孔进入, 逐步充满身体降至于脐部 。 呼气时, 观想气由鼻孔出, 以至于地 面 。 数完二十一次後, 即可停数, 而观息之出入 。 以正常速度呼吸, 出息与入息之时间一致, 专注於气息之进出 。
念头起伏不定, 让你无法专注气息 。 (注意到这点, 就是静坐所得的第一个好处, 此是人一生继续不止之事--心之忙碌不休 。 )当觉得念头出现, 不管其好坏, 知其为妄念, 而仍专注于气息之出入 。
不要浪费时间於责备自己受杂念之扰而分心 。 因为随时可以重新开始, 故不要担心, 继续坐下去 。 如果不追寻的话, 杂念自会消失, 注意于出入息, 可让心意集中不受念头左右 。 不追寻念头, 并非表示你进入恍惚失神的状态, 心意要很清晰的集中于呼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