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症状 白塞病的症状,白塞病的早期症状,体征( 二 )


主要发生于下肢 , 有时也发生于上肢 , 为触之发硬的皮下索条 , 有局部压痛 。 若发生于皮下深部 , 则体检时仅有皮下索条感;若发生于皮下浅表静脉 , 可有不同程度皮肤表面发红和高起皮肤的索条状物 。 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也可继发于静脉注射药物之后 。
男性多于女性 , 毛囊炎样损害多于疖样损害 。 该种皮损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 , 多见于头、面、胸背及阴部 。 皮损多少不一 , 可反复发作 , 以夏天为重 。 这些皮损基底浸润较显著 , 顶端脓疱较少 , 周围红晕较大 ,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硬结 。 细菌培养呈阴性 , 抗生素治疗无效 。
注射(肌肉、静脉)、针灸等刺伤皮肤真皮层 , 24~48h后即可在针刺部位产生带红色的丘疹 , 中心有脓疱 , 以后逐渐结痂 , 此种反应称为针刺反应 。 1周左右消退 。 病情活动期多呈阳性 , 有特异性诊断意义 。 有时针刺反应为阴性 , 此时用生理盐水注射 , 一般在24h后可于针刺部位出现脓疱 。 必须强调 , 即使针刺反应阴性 , 也不能排除白塞病 。
(4)眼损害:
以眼部症状为白塞病的主要表现 , 也称眼白塞病 , 其主要特征为一过性、回归性渗出性炎症 。 眼球各组织均可受累 , 早期表现为角膜炎、结合膜炎、巩膜炎及虹膜睫状体炎伴前房积脓等 。 反复发作后 , 则主要表现为脉络膜炎、葡萄膜炎、视网膜炎以及眼底出血、玻璃体浑浊等 , 随着病情的发展 , 最后可导致失明 。 眼部损害可为单侧性 , 也可为双侧性 。
结合膜炎、角膜炎、巩膜炎都是在血管炎的基础上 , 由于炎症化学刺激或其他有害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血循环障碍而造成的 。 结合膜炎也呈回归性发作 , 每次发作持续3~5天 。 可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角膜炎 。 经久不愈者常常造成角膜溃疡 , 甚至可发生角膜穿孔 。 有时在结合膜炎、角膜炎反复发作的基础上 , 可出现继发性白内障 。
典型虹膜睫状体炎伴前房积脓并不多见 , 前房积脓为无菌性 , 细胞成分为中性粒细胞 , 内含少量纤维蛋白 。 白细胞主要来自炎症性虹膜 。 视网膜炎的特征为急性回归性发作 , 表现为视盘发红、浑浊 , 视网膜白斑、出血等 。 玻璃体浑浊为本病眼部损害的主要表现之一 , 每次发作都可使之加重 , 这种改变先于前房浑浊 。 玻璃体浑浊是由于周围毛细血管炎性渗出所造成的 。 同玻璃体内膜相连的乳头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的渗出物 , 容易进入玻璃体 , 刺激内膜而形成肉芽肿组织 。 同理 , 与睫状体后环脉络膜相连接的部位周围也容易形成肉芽肿组织 。 玻璃体与睫状体后环脉络膜处形成的肉芽肿 , 是造成玻璃体浑浊的主要因素 。
2.系统症状
除上述基本临床症状外 , 有部分病人尚有脏器系统的病变 , 这些病变亦多因局部血管炎所引起 , 系统病变大多出现在基本症状之后 。
(1)消化道病变:
本型又称胃肠-贝赫切特病 。 它出现在10%~15%的患者 。 消化道症状按其出现的频率有腹痛并以右下腹痛为常见 , 伴有局部压痛和反跳痛 , 其次为恶心、呕吐、腹胀、纳差、腹泻、吞咽不适等 。 通过胃肠X线检查、内镜检查及手术探查看到肠道的基本病变是自食管下段开始的多发性溃疡 , 回盲部为受累最多的部位 , 进行内镜检查的15例中有7例此处有溃疡 , 其次为升结肠、降结肠、胃、食管等处 , 总之这种病变可出现在自口到肛门的全消化道的任一部位 。 重者合并溃疡出血、肠麻痹、肠穿孔、腹膜炎、瘘管形成、食管狭窄等合并症 , 甚至可以因此而死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