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包括哪些,教育教学理论是什么( 七 )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有哪些?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 。 这种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 , 而道德又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 。 为了实现道德目的 , 知识就成为教学的一切 , 依次便演绎出一种偏于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 这种理论的代表作有: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论》( 1957 )、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 1982 )和王策三的《教学论稿》( 1985 ) 。 这种理论的基本主张是:( 1 )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 ( 2 )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 ( 3 )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 ( 4 )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 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 。 优点与缺点:见 P182 )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20 世纪初 , 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J.B.Watson , 1878---1958 )为首发起的行为革命对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很大 。 他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中指出 ,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 , 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 。 因此 , 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 , 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 , 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 。 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和视听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式 。
其中以 B · F ·斯金纳(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 )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 , 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1、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 斯金纳认为 , “学习”即反应概率的变化;“理论”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解释;“学习理论”所要做的 , 是指出引起概率变化的条件 。 他还认为人类与动物的行为可能取决于前提性事件 , 也可能取决于结果性事件 , 所以我们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反应结果 , 以决定和预见有机体的行为 。 根据行为主义原理 , 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 , 以便引起学生的特定反应 , 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 。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 B.S.Bloom , 1913---)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与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是相一致的 。
2、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 。 所谓相倚组织 , 就是对强化刺激的系统控制 。 斯金纳认为 , 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影响的 , 若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 , 必须形成某种相倚关系 , 即在行为后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 , 它就会消失 。 根据这一原理 , 形成了一种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 , 这种教学过程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做出了系统的安排 。
包括五个阶段:
①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确定并明确目标 , 具体说明想要得到的行为结果 , 制定测量和记录行为的计划;
②评估行为:观察并记录行为的频率 , 如有必要 , 记录行为的性质和当时的情景;
③安排相倚关系:做出有关环境安排的决定 , 选择强化物和强化安排方式 , 确定最后的塑造行为的计划;
④实施方案:安排环境并告知学生具体要求;
⑤评价方案:测量所想到的行为反应 , 重现原来的条件 , 测量行为 , 然后再回到相倚安排中去 。 简单来看 , 行为主义者似乎关注的是“怎样教” , 而不是“教什么” 。 事实上 , 根据行为科学的原理设计程序 , 直接涉及到要教什么 , 不教什么 , 他们侧重的是行为 , 并要以一种可以观察、测量的形式来具体说明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 。
3、程序教学的方法 。 程序教学法是根据强化作用理论而来的 。 斯金纳认为 , 对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适当的陈述 , 必须始终具体说明三件事:反应发生的场合;反应本身;强化结果 。 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便是 “强化相倚关系(Contigencies of Reinforcement)” 。 根据强化相倚关系 , 斯金纳设计了两种促使有机体行为变化所采用的技术:塑造和渐退 。 塑造是指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相倚关系使有机体做出他(它)们行为库中原先不曾有过的复杂动作 。 渐退是指通过有差别的强化 , 缓慢地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的特征 , 从而使有机体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做出有辨别的反应 。 斯金纳对程序学习的处理有两种形式 , 一种是“直线式” , 另一种程序学习的形式是 “分支式” , 它较直线式复杂 , 通常包括一种多重选择的格式 , 学生在被呈现若干信息之后 , 即要面临多重选择的问题 , 如果回答正确 , 便进入下一个信息系统 , 如果回答不正确 , 则给予补充信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