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九 )


一、加强学习目的教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正确而又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 。 “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 的目的”(高尔基), 巴班斯基说“教学过程不但要依靠认识兴趣的动机, 而且要依靠一系列其他的动机, 其中启发把学习看成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的动机是特别起作用的 。 这些动机使学生克服学习上不可避免的困难, 体验由于克服困难而产生的愉快心情 。 在这种情况下义务感和责任心迫使学习努力去掌握知识、技能和技艺, 以便尽管对该作业没有兴趣, 但仍然坚持获得必要的结果” 。 所以, 只有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 体会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发展自己的智力、才能是未来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本领, 才能确立远大的、高尚的、强有力的学习动机, 才能产生强烈的而又持久的学习热情 。 相反,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认为读书是为了应付父母、教师的“差使”, 上课是混日子, 常常是学生学习被动、落后的主要原因 。 因此, 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方面的教育, 注重根据学科的性质、知识的特点、教学形式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 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目标教育, 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 。 当然, 教学总不能被“小目的”困扰着, 必须同学生的大奋斗目标、未来的生存、社会的需要等联系起来, 这样的教育才会持久深入, 学生学习的热情才会始终不变 。
二、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对知识的热烈探求, 是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学习兴趣的集中反映, 强烈的求知欲是学习正确的学习动机的重要表现 。 通常每一个学生都有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 。 求知欲的基础是对知识的热爱, 是对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的深刻理解;没有对知识的热爱, 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不懈追求 。 在教学活动中, 准确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之一 。 比如数学课中, 当学生了解到“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之时, 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马克思语), “数学是科学的眼睛”(罗蒙诺索夫语), 那么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就必然会更加坚定有力 。 同时, 这对于鼓舞学生的求知的热情, 激发他们打开知识宝库的渴望, 引起他们对发掘知识奥秘的兴趣, 都会产生极其重大的作用 。 我在讲授《统计初步》第一课时, 结合本地区农村实际情况, 向学生提出一个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问题:假如你是位渔民,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渔池中鱼的数目、生长状况、年终是否会盈利?学生听完后立即沸腾起来, 说法应有尽有, 待到老师阐明数学中就有一门学科??《统计初步》??能提供答案时, 顿时一双双渴求的目光投向了老师??????学生学习的热情有了, 主动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下面的教学自然就有了生机, 效果自然也就很突出 。
三、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
所谓问题情境, 就是把学生学习中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 。 一般来说, 问题应具备一定难度的, 对学生来讲, 既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而又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解决的, 用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理论说, 即这些问题必须是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 实践经验和心理学研究证明, 只有那些“高而可攀、跳起来答”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燃起追根究底对知识追求的热情, 进而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 。 我在指导学生练习《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时, 利用现有条件和地宜, 设计了这样的三道题:某位学生在太阳光下测得一根2米长竹杆的影长为1米, 那么相同时刻10米长的电线杆的影长是多少?若这段影长一部分落在地面上, 另一部分落在斜坡上, 其中地面影长4米, 那么落在斜坡上的影长是6米吗?请说明理由;假若现在有一长杆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3米, 落在墙壁上的影长为1米, 则这根长杆是多少米?同学们看完题目后一个个显得欲欲试试、兴奋不已的样子, 接下来只要适当点拔, 因势利导, 一堂枯燥的练习课就会变得精彩生动、激情不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