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十 )


四、适当地组织竞赛, 激发学习的外在动机
表现自我、张扬个性是现代青少年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 。 竞赛正是充分利用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而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外在动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 组织得好的竞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积极向上的需要发展得更为强烈,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奋发进取, 勇于探索, 团结合作等优秀的思想品质;不仅能有效地形成学生的外在动机, 而且能激活学生的各种内在动机, 合力推动学生健全人格的完美发展 。 竞赛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团队或个体的;课内或课外的;综合或单独一门学科的 。 竞赛的组织务必严格保密, 确保竞争的公平公正 。 只要竞赛组织得好, 就一定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成熟发展 。
五、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 强化学习动机
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种种正确客观的评价信息, 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重要的激励和强化作用 。 它不仅使学生从反馈的信息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 还能体验到成功之后的喜悦, 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得到加强, 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又能通过这种信息反馈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或弱点, 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克服缺点, 战胜困难, 为取得更好的成绩而拚搏努力 。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 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的评价;既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等方式, 也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大型作业、建立成长档案等方式 。 无论采用何种主体、何种方式, 都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习发展为目的, 这样才能不断强化学习动机 。
1.在学案设计中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有动力 。
以学生为主体, 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 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 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 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有动力.
(1)数学学案设计抓住导人环节设下悬念, 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 教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 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教师, 教师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那个数是几, 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 教师指出奥妙所在, 引入课题, 十分生动有趣.
(2)数学学案设计复习简单问题,让学生有成功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3)数学学案设计中, 引入数学实验, 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 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 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 学案设计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 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 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 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 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 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