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 我为什么而活着?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 1872—1970)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 , 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 , 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 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 。 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 。 1950年 , 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 , 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 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
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 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 , 对于知识的追求 , 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 这些激情犹如狂风 , 把我伸展到绝望边缘的深深的苦海上东抛西掷 , 使我的生活没有定向 。 我追求爱情 , 首先因为它叫我消魂 。 爱情使人消魂的魅力使我常常乐意为了几小时这样的快乐而牺牲生活中的其他一切 。 我追求爱情 , 又因为它减轻孤独感--那种一个颤抖的灵魂望着世界边缘之外冰冷而无生命的无底深渊时所感到的可怕的孤独 。 我追求爱情 , 还因为爱的结合使我在一种神秘的缩影中提前看到了圣者和诗人曾经想像过的天堂 。 这就是我所追求的 , 尽管人的生活似乎还不配享有它 , 但它毕竟是我终于找到的东西 。 我以同样的热情追求知识 , 我想理解人类的心灵 , 我想了解星辰为何灿烂 , 我还试图弄懂毕达哥拉斯学说的力量 , 是这种力量使我在无常之上高踞主宰地位 。 我在这方面略有成就 , 但不多 。 爱情和知识只要存在 , 总是向上导往天堂 。 但是 , 怜悯又总是把我带回人间 。 痛苦的呼喊在我心中反响回荡 , 孩子们受饥荒煎熬 , 无辜者被压迫者折磨 , 孤弱无助的老人在自己的儿子眼中变成可恶的累赘 , 以及世上触目皆是的孤独、贫困和痛苦--这些都是对人类应该过的生活的嘲弄 。 我渴望能减少罪恶 , 可我做不到 , 于是我感到痛苦 。 这就是我的一生 。 我觉得这一生是值得活的 , 如果真有可能再给我一次机会 , 我将欣然再重活—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