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7日立冬,标志着开始进入寒冷季节,这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 。 祖国医学认为,冬令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 。 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来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 尤其是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由于肌体功能减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因素,在寒冷季节,更宜进补,正如民间俗语所说“今年进补,明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 冬季进补有两种方法:
一为食补 。 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 。 冬令食补宜先作底补,就是进补之前打基础的意思 。 初冬可先选用芡实炖牛肉或芡实炖羊肉、生姜羊肉大枣汤等,亦食亦药芡实,可作为底补的首选之品,效果比较明显 。 在此基础上,用芡实、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煮浓汤食用,则可以调整脾胃功能 。 此外,再适当地服食补品,可增加滋补效力 。 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肌体的需要,宜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 天寒排尿增加,应多吃含钾、钠、钙等无机盐的食物以作为补充 。 同时,可多吃蔬菜,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鸡、鱼、蛋、甲鱼、龟、羊肉、桂圆、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 。 这些食品不但味道鲜美,还可增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还能补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热量,益气养血补虚,对身体虚弱的人尤为适宜 。
二为药补 。 一般来说,体虚的人冬季才需要药补 。 中医将虚证又分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类型 。 气虚者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乏力、盗汗,活动时诸症加剧 。 可选用黄芪、党参、白术、大枣或中成药补中益气丸等;血虚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行经量少、延期甚或经闭等 。 可选用当归、熟地、阿胶或中成药人参归脾丸等;阳虚者除了有气虚的表现外,还有畏寒肢冷、尿清便溏、白带清稀、阳痿早泄等症状 。 可选用巴戟、肉桂、冬虫夏草或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等;阴虚者除了有血虚的症状外,尚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量少等症状 。 可选用天冬、沙参、生地、枸杞或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 在选用补药时,要根据自己的体质,辨证施补,才能补得其所,补而受益,收到良好的效果 。 当然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补,并要慎用峻补类药物,如人参、鹿茸等,如必须使用时也应遵照医嘱并严格控制剂量 。
我国素有冬至进补的习惯,这是多年实践的经验,也是“健康投资”,为保障来年的身体健康做铺垫,这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 冬令进补,确有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作用 。 愿读者朋友,抓住时机,根据个人的体质,选择适宜的进补方法,安全健康地度过冬季 。
推荐阅读
- 秋季进补注意“八忌”
- “暖冬”进补悠着点
- 秋季进补汤,益气又养胃
- 秋令进补是良机
- 冬令进补与益肾填精
- 夏季进补之良汤——鸭肉汤
- 按摩也进补秋季正当时
- 秋季养生 科学进补
- 入秋进补 美食养身
- 秋季最佳进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