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文言文怎么学,文言文翻译ppt课件(12)



9.能说说阅读与解题的关系吗?

答:阅读是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关键, 做题也是必不可少的, 做题重视规律的把握, 获得具体的技巧, 但不能陷入题海战术之中 。 考前复习要重视阅读 。 另外, 历年的高考试题是考前复习的绝佳资料 。

10.考前时间紧, 任务重, 如何复习?

答:快速朗读课文是必要的, 如果时间紧, 你可以把精力集中在重点篇目上 。 一般来说, 第六册的课文具有总复习的重要价值, 还有一些篇目如《兰亭集序》、《赤壁赋》、《鸿门宴》、《五人墓碑记》等也是重要的 。 另外, 一些好的复习参考书(特别是词汇书), 因为排除了大量简单重复的知识, 使用起来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

还要认真分析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找出规律, 选择一些风格和特征相近的素材进行翻译训练, 适当地做一些题 。
怎样才能学好古文? 1.通过读出声来, 体会文言音韵之美

读出声来, 是学习语言的基本功, 对于文言学习而言, 尤其应该如此 。 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 这“金石声”需要通过读出声来体会 。 就仿佛唱歌, 如果仅仅是看乐谱或者歌词, 很难体会到歌声之美妙, 必须亲自唱出来, 才能有更深体会 。 和现代文相比, 文言文更为讲究韵律和谐, 这种韵律和谐之美, 要通过读出声音来才能感受得到 。

朱熹在《训学斋规》中有言: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要多诵遍数,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 。

2.通过反复诵读, 形成文言语感

语感这种东西, 看不到, 摸不着, 却又真实存在 。 良好语感的形成, 端赖于反复诵读, 一方面要进入头脑的记忆, 另一方面也要形成肌肉记忆 。

在读准字音, 正确断句的前提下, 要用心体会文句节奏, 反复诵读, 而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 朱熹尝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心不在此, 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 却自漫浪诵读, 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也 。 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 。 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3.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让更多语料进入永久记忆

不要为了考试功利性地去背诵, 考过了之后, 马上忘却, 而是要通过反复诵读,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进入永久记忆 。

选入初中课本的所有文言文, 无论课后是否要求背诵, 都应该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 有人做过研究统计, 高中及以后所学的文言文, 绝大多数实词虚词和文言语法现象, 在初中都出现过 。

但为什么相当数量的学生不能很从容地迁移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呢?原因很简单, 为了考试而学习, 考过即忘, 狗熊掰棒子, 当然形不成能力 。 唯有对所学材料相当熟悉, 才能够信手拈来, 随意驱遣, 为我所用 。

4.把课文作为基础,
同时要有大量泛读作为辅助支撑

课文须要精读, 在熟读基础上成诵, 但仅仅掌握这些材料远远不够, 还需要大量的泛读材料来支撑, 这样才能通过“多见而识之”的方式准确领会, 牢牢记住 。

比如, 2011年的北京市中考题, 考《鱼我所欲也》中的“是亦不可以已乎”这句中的“已”如何解释 。 如果我们只记住此处的“已”解释为“停止”, 哪怕重复很多遍, 也很容易忘却 。 但如果我们有大量其他语料支撑, 比如:“学不可以已”、“鸡鸣不已”、 “操舌之神闻之, 惧其不已也, 告之于帝”“累寸不已, 遂成丈匹”、“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等等, 就无论何时都不用担心会忘却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