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梧叶送寒声 , 江上秋风动客情”落木萧萧 , 寒声阵阵 , 秋风飘满了秋江 。 这里传达出漂泊不定和凄怆落寞之感 。 这萧瑟的秋风是那么的熟悉 , 自己在家乡时也对这样的景象经常看见 。 这不禁使得他产生萦绕于心间的乡愁 , 虽然自己已经摆脱了官场的束缚 , 但是始终无法丢开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
诗人意绪纷繁 , 难以入睡 , 转身步出户外 , 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 , 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 那茫茫的夜色中 , 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 , 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 , 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 , 形成鲜明的对比 。
寂寞孤独的作者猛然间在看到一个温暖感人的景象 , 这都使得他非常思念自己的亲人 , 因为叶绍翁隐居时虽然自由欢欣 , 但是却也非常孤独寂寞 。
夜书所见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表达了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
原文:
萧萧梧叶送寒声 , 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 , 夜深篱落一灯明 。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 送来阵阵寒意 , 江上吹来秋风 , 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 , 静夜感秋所作 , 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 草木凋零 , 百卉衰残 , 江上秋风瑟瑟寒 , 梧叶萧萧吹心冷 。 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 , 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 , 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 , 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 。 接着用一“送”字 , 静中显动 , 引出“寒声” 。 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 , 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
第二句方点出“秋风” 。 “月寒江风起” , 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 , 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 。 晋人张翰 , 在洛阳做官 , 见秋风起 , 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 , 就辞官回家了 。
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 , 牵动了旅中情思 , 也怅然欲归 。 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 , 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 。 再以“动”字揭出“客情” , 情景凑泊 , 自然贴切 , 弥见羁愁之深 。
夜书所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 1、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
2、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
3、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
写作手法
1、借景抒情 , 情景交融 。 全诗四句均是写景 。 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 , 三四两句写生活场子景 。 落木萧萧 , 寒声阵阵 , 秋风秋江 , 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 , 捉弄蟋蟀 , 儿童欢悦 , 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 。 一悲一喜 , 相互映衬 , 均是不着痕迹地融汇在环境描写之中 。
2、动静结合 , 以动衬静 。 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 , 均是写动 , 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 , 幽深莫测 , 黑暗无边 , 这是写静 , 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 。 萧萧风声 , 顽皮儿童 , 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 , 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 。
3、 悲欢对比 , 以欢衬悲 。 一二句写景 , 秋风扫落叶 , 长天送寒意 , 是悲景 , 传悲情;三四句写人 , 深夜挑促织 , 明灯照篱落 , 是乐景 , 传欢情 。 悲喜交加 , 以欢衬悲 , 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
推荐阅读
- 学习知识|沈阳医学院怎么样,沈阳医学院教育怎么样
- 学习知识|怎样查中考分数,怎么查中考成绩2021
- 学习知识|如何写自我评价,书写方面的自我评价
- 学习知识|学习机哪个品牌好
- 学习知识|看书软件哪个好,免费全部看书的软件
- 学习知识|怎样学习化妆
- 娱乐知识|李连杰爷爷是谁,李连杰爷爷黄岗
- 娱乐知识|李连杰的爷爷是谁,李连杰的真实身份轰动全
- 娱乐知识|鞠躬尽瘁的主人公是谁,呼风唤雨的历史人物是谁
- 娱乐知识|司马懿怎么死的,司马懿是谁杀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