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降价 又有一批药品降价了

最近,又有一批药品降价了,包括二甲双胍、卡托普利、缬沙坦等药物。8月24日,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公布,共有55种药品191个厂牌产品中选,平均降价53%。
2018年12月以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在北京、天津等11个城市试点,采购药品数量达到100余种,不同品牌产品300余种,涉及200余家入选企业。令广大参保患者惊喜的是,每一次集采都大幅降低了一些好药和高价但大剂量的大牌药的价格,平均降幅超过一半,大大减轻了药物负担,比如肺癌患者一线用药吉非替尼、糖尿病患者一线用药阿卡波糖、乙肝患者一线用药恩替卡韦。
第三方评估显示,中选产品的质量和疗效已被医生和患者普遍认可和接受。对于医药行业来说,虽然经历阵痛,但是由此改善行业生态,促进良性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种类药品进入集采,更好地保障人民用药需求,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每批收缴的药品都减少了一半以上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带着巨额的用量,以超级团购的巨大优势,换来药品的优质低价
洪,福建厦门76岁的大叔,患糖尿病20多年,同时患有高血压。10多年前,洪大爷开始服用百汤平,一个月需要3盒,每盒90多元,一年大概3300元,有点重。最近洪大爷去医院开药,发现便宜。一年只花330元左右,是原价的1/10。“我问医生是不是开错了药。我简直不敢相信。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我们为糖尿病患者省了钱,也可以用大牌药了。”洪叔叔说。
不仅是慢病患者,一些大病患者也因此负担大大减轻。
辽宁省铁岭市的陈先生是肺癌骨转移患者,近年来一直服用吉非替尼。2019年上半年,他看到沈阳的吉非替尼价格降到每盒547元,比铁岭便宜1700多元,就去沈阳买药。2019年底,铁岭也降价了。他算了一下,按照每月3盒的量,报销了56%,每月少花5000多元,每年减少药费6万元。
今年8月,上海市居民吴先生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照例开一盒治疗恶性肿瘤的醋酸阿比特龙片。他惊喜地发现,原价16268元的药品,现在只要2800元,降价超过80%,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1100元。
这是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带来的改革红利,惠及无数患者家庭。从2018年12月开始,经过试点,国家组织各地以省为单位组建联盟,委托联合采购办公室进行跨区域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地方公立医院的药品消费按各地区收取,中选药品给予50%至80%的市场消费,由医保先行支付。在一致性评价和质量认证的条件下,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耗费巨资,利用超级团购来换取产品的质优价廉。
数据显示,中选药品在临床受到欢迎,约定用量完成度较高。“4+7”试点一年期满后,25个中选药品平均完成约定采购量的2.4倍,中选药品采购量占同种药品采购量的78%。
上海是“4+7”试点城市之一,也是第一个带量采购的地方。李玲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也是上海市医药协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她告诉采访人员,上海在落实国家带量采购配套政策方面做得很好,比如有“风口”,可以选择中档或非中档药品。医院宣传做得好,落实得好。即使用仿制药替代原药,患者的接受度也相对较高。上海还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每批药品进行检测,确保质量上乘。自实施以来,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较少,认可度较高。

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药房,药剂师正在向患者分发大量购买的药物。人的视觉
不再“唯低价是取”
高质量要求的准入门槛意味着即使所选药品价格较低,质量也有保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