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就业网 就业屡遭歧视 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低 这些偏见要不得( 三 )


“亲密度”是指学校在制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时,要清醒地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坚持“两个一致”的原则。一是论文的评价标准一致。学校硕士学位论文管理规定面向全体研究生,不区分学生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状态。学校制定了完善的学位论文质量监督体系,学校督导组、导师、其他学校专家等共同参与。第二,论文各环节的实施是一致的。在论文开题答辩、期中考试、匿名评审、预答辩、答辩过程中,两种身份的研究生必须通过同样标准的过程考核和专家评审。比如在开题阶段,学校保证论文选题的研究具有创新性;文本复制比例小于15%时才允许进入下一环节,大于30%时直接进入延期回复;如果论文审查或预答辩失败,学生将被要求酌情推迟三个月、六个月或一年。学校坚持提醒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往前走,严格管理出口。对于个别课程不符合毕业学分要求、学位论文未按时完成的学生,学校管理部门将及时提醒、警示,安排专人及时跟进督促。在研究生导师培养中强化“一视同仁、一视同仁”的理念,坚决剔除不合格论文,确保学位论文质量。
“外松”是指学校充分考虑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人情况,“一人一策,一案一命”,充分调动和协调教学资源,采取相对灵活的个性化指导和管理方式,保证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最佳学习效果和培养质量。学校长期实行研究生培养“弹性学分制”,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最长学习时间延长至5年,为学生学习开辟“绿色通道”。在选课上,学校所有的教学班都是开放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可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个人学习基础灵活选课,充分利用个人有效时间,利用好学校资源,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为高质量完成学位论文提供专业保障。

北京师范大学就业网 就业屡遭歧视 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低 这些偏见要不得


文章图片

“双非”研究生的就业往往受到歧视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白永
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包括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和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以前我们学校有几个院系招收“双非研究生”,但近几年这些院系停止招收“双非研究生”,只招收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双非研究生”在劳动力市场求职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公平的对待,就业渠道不畅通。一些用人单位在一定程度上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比如人们经常在招聘启事上看到“招收全日制研究生”的要求,或者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考虑全日制研究生。
“双非研究生”就业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用人单位对“双非”研究生了解不多,不清楚上级部门是否能为这类学生解决户籍和准备政策,导致他们不敢做决定,在发布招聘需求时也不给这类研究生机会。虽然有用人单位认为“双非研究生”优秀,想招,但担心后续政策问题,不敢大胆招人用人。就业政策的滞后性未能为“双非研究生”就业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进入实习期时,“双非”研究生需要提供各种证明其具有应届毕业生身份的证明,才能与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不能向雇主做广告。
第三,在申请过程中,很多机构认为,非全日制培养的学生的知识储备比不上全日制。
四是部分“双非”研究生年龄偏大。他们大多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下班后继续充电。但部分用人单位或具体政策在落实户籍和编制时对员工年龄有严格限制,导致“双非”研究生无法求职。
如何消除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偏见?我提出以下建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