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博喻之美
作者:黎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博喻 , 就是用一连串的喻体 , 从不同的角度 , 进行多方面的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 。运用博喻 , 能强化本体的状态、特征 , 增加诗文的形象密度 , 加强语意 , 增添气势 , 使所表之意、所抒之情得到透彻的说明 , 以排山倒海、纷至沓来之力产生淋漓尽致的表达效果 。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 , 有许多善用博喻的诗词文章 。《诗经》每每有这种写法 , 像《国风》的《柏舟》连用镜、石、席三个形象来跟心情参照 , 贺铸在《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 满城风絮 , 梅子黄时雨 。”以烟草、风絮、梅雨 , 喻愁思之繁多、纷乱和绵长 , 又是那般苍茫凄迷 , 集中于眼前而不能排遣 , 因而百感汇集 , 愁绪万千 。最动人的还要算白居易《琵琶行》对于音乐的描写 , 以“如急雨”、“如私语”、“珠落玉盘”、“间关莺语”、“幽咽泉流”、“冰泉冷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声如裂帛”组成了一组博喻 , 不仅写出了众音的繁杂 , 也写出了乐声的变化 , 不仅写出了乐声的轻柔尖细、清脆圆滑 , 也写出了乐声的刚劲有力、宏大惊人 。白居易运用了博喻来描述琵琶声 , 唤起了读者的听觉经验和无尽遐想 , 让人沉浸在无尽的艺术享受中 。在中国古代散文家里 , 庄周、韩非、韩愈和苏轼都喜用这个手法 , 广譬博喻 , 雄辩不穷 , 使论说显得更丰富而有力 。现代作家中最喜用比喻的当数钱钟书 , 钱钟书从来不把比喻视作一种单纯的修辞技巧 , 他认为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 。什么是博喻呢?在《宋诗选注》一书中 , 钱先生为我们解释道:“宋代讲究散文的人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士比亚式比喻 , 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 。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是采用了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 , 连一接二的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 , 本相毕现 , 降伏在诗人的笔下” 。钱钟书的散文、小说以至批评的文章颇见此风采 , 五行一比 , 十行一喻 , 堪称熟极而流的比喻大师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那种艺术感觉太敏锐的人 , 对事物的联想常常由此及彼、无限自由 , 一点触绪 , 便会引发他的连翩比喻 , 罗列堆砌于笔下 。在他的诗文中 , 一串串的博喻便如连山叠嶂 , 使人赏玩不尽 。读一首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歌《月下》 , 感受一下博喻之美——
今宵准有银色的梦了 ,
如白鸽展开沐浴的双翅 ,
如素莲从水影里坠下的花瓣 ,
如从琉璃似的梧桐叶
流到积霜的瓦上的秋声 。
何其芳于比喻一途也是深有所得 , 他诗文中的比喻常如夏夜的星汉灿烂 , 比喻格丰富多采且复杂多变 , 明喻、隐喻、借喻、设喻、引喻、博喻等无不频繁见于笔底 。这首《月下》 , 就是用多种事物来阐述一种月下澄明之感 , 纯净的意象铺排而来 , 如中国书法中的草书 , 笔意辗转相连 , 接二连三地顺流而下 , 令人目不暇接 , 光色陆离 。首句从色彩和形象入手 , 以“银色的梦”暗指今宵月色 , 突出月下清辉的梦幻之美;第二句从神韵入手 , 以“白鸽”设喻 , 饰以“展开”、“沐浴” , 优美中透着蓬勃的生机 , 画出了月光的飘荡和灵性;第三句从光泽、质地入手 , 以“素莲从水影里坠下的花瓣” , 把月光的明洁、轻盈、柔软状写出来 , 使我们似乎闻到了一缕沁香;再从声息入手 , 扣古语“梧桐叶落而天下知秋” , 写这个澄净月夜的万籁俱寂 , “琉璃似的梧桐叶”喻风中的林叶脆响 , “流到积霜的瓦上的秋声” , 突出月下世界的清幽、深邃和辽远 , 美得让人心生忧愁 。月光这个本体 , 被一连串的喻体层层描绘 , 围绕形、神、气、质、味、声息等等方面尽情展现 。何其芳巧借具体的极富感染力的形象 , 反复加以形容、比附 , 将“月下”这一情景描写得有声有色 , 创造出极其优美的意境 。
推荐阅读
- “你比我大不说,还结过婚,就算你离婚了,我们也不合适”
- 朋友的父亲说,娶妻要娶有这4种特点的女人
- 为了孩子,他和前妻一直保持联系
- 结了婚的人总有说不完的话、释放不了
- 父亲总因一点小事就说特别过分的话,这是为什么?
- 男人不愿说出口的女性缺点,你都知道吗?
- 红枣加上红糖做戚风蛋糕,松软可口,大人孩子都说好吃
- 2022除夕夜文案发朋友圈说说 2022除夕夜祝福语句子
- 婚外恋的女人,其实就是一个过客
- 食话实说 | 手机下饭真香?存在烫伤、中毒和牙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