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从发表论文到斩获诺奖,他们只用了8年( 三 )
“早期的许多临床试验非常不明智,许多人为了抢第一才做临床试验,”斯坦福大学的基因疗法专家Mark Kay说道:“大部分尚具有理性,同时还了解这一领域的人,都知道这些试验不会成功 。”
从一开始就被埋下的灾难种子,很快就结出了恶果 。不久后,一些研究中的RNAi疗法在人体里展现出了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危险副作用 。由于无法递送到人体内的正确细胞,这些疗法要么没有效果,要么反而对人体有害 。
文章图片
整个RNAi领域瞬间跌入到了谷底,包括罗氏、辉瑞、默沙东在内的诸多生物医药公司纷纷决定退场 。2014年,默沙东将旗下的RNAi技术公司Sirna公司折价出售 。而购买它的,则是一家名为Alnylam的生物技术公司 。
浴火重生
Alnylam成立于2002年,恰好位于RNAi从科学突破(1998年)到摘获诺贝尔奖(2006)的中点 。它的名字有些难念,背后却有着有趣的故事——它由“Alnilam”一词衍生而来,中文名是“参宿二”,指的是夜空中距离我们2000光年外的猎户座腰带中点 。
如同漫天群星一般,在10多年前,到处都能看到研发RNAi技术的新锐公司,Alnylam看起来与它们没有什么不同 。但在RNAi疗法跌入低谷时,Alnylam却是少数留存下来的幸运儿 。这并不代表它未曾经历过阵痛 。在Alnylam的公司官网上写道,其成立早期也曾遇到过许多挑战:合作伙伴的离去、外界对于技术的丧失信心,都给Alnylam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只有在公司内部,才能看到将RNAi疗法变成现实的信念与乐观 。
文章图片
当然,无数案例证明,仅凭信念与乐观是不够的 。真正推动Alnylam向前进展的,是其在RNAi疗法的“至暗时刻”发明的一项关键技术 。2010年,这家公司发表了一篇足以影响整个RNAi疗法领域的论文——他们发现,利用基于配体的技术,人们终于能对RNAi疗法进行靶向递送 。横亘在科学家们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阻碍被移除了 。在他们面前,是通往首款RNAi疗法的康庄大道 。
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后,Alnylam迅速建立起了一系列研发管线,针对多种罕见的遗传疾病 。其中,其领先的RNAi疗法patisiran所治疗的是一种叫做hATTR淀粉样变性的疾病 。这种疾病的根源在于编码甲状腺素运载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淀粉样蛋白质在人体内的异常积累,对器官和组织造成损伤 。这是一种严重而致命的罕见病,患者从症状发作起,预期寿命只有2年-15年 。
而patisiran则能发挥RNAi对基因的“沉默”效果 。通过抑制特定mRNA的表达,这款疗法能有效阻止变异甲状腺素运载蛋白的生成,清除组织里的淀粉样蛋白沉积,恢复组织功能 。
2017年9月,Alnylam与其合作伙伴赛诺菲一道,公布了patisiran在3期临床试验中的积极顶线结果 。研究表明,这款新药抵达了主要临床终点,以及所有的次要临床终点 。在18个月的节点上,与安慰剂相比,patisiran显著减少了患者的神经学病变,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
文章图片
2个月后,Alnylam递交了滚动上市申请,以缩短上市所需要的时间 。美国FDA也同样授予patisiran突破性疗法认定和孤儿药资格,加速它的问世 。2018年,随着FDA的正式批准,人类终于迎来了首款RNAi疗法的获批 。
后记
熟悉新药研发的读者朋友都知道,一项突破性的发现,哪怕是自带诺贝尔奖的光环,也未必能带来一款新疗法 。即便最终能从实验室出发,来到患者的病床前,这些新疗法也往往会经历漫长的研发之旅 。过去的单克隆抗体是这样的例子,如今的RNAi疗法也是这样的例子 。
- 科学探索|科学家研发毫米级机器人 可实现人体内靶向给药
- 科学探索|野生蝙蝠被发现可在4年后识别跟食物奖励相关的铃声
- 科学探索|盘点大自然6种能使身体部位再生的动物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的光学舱: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2024年投入科学运行
- 科学探索|科学家发现了本质上不会衰老的物种
- 科学探索|问天实验舱器箭组合体今天进行垂直转运
- 科学探索|新研究揭示了大象是如何避免癌症的
- 科学探索|一种新开发的抗生素被发现可以杀死耐药性细菌
- 科学探索|增材纺织法造出人工心室模型
- 科学探索|MIT团队找到改善工业沸水工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