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从发表论文到斩获诺奖,他们只用了8年

它曾一度收获诺贝尔奖的荣光,也曾被认为是医药行业的一大泡沫 。从论文发表到诺奖折桂,它只用了8年的时间,速度惊人 。但在获得诺奖之后,它在临床应用上却陷入了长达12年的沉寂 。直到3年前,它才破茧成蝶,浴火重生 。
【科学探索|从发表论文到斩获诺奖,他们只用了8年】▎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它就是被简称为RNAi的RNA干扰技术 。这是少有能从诺奖走出,直接带来创新药物的技术 。它不仅是诺奖史上的一段佳话,更让全球病患看到了治疗的希望 。
“非常惊讶”
2006年10月2日凌晨2:30分,斯坦福大学的Andrew Fire接到了一通来电 。电话那头,一个略带口音的声音向他表示祝贺 。诺贝尔奖委员会决定,Fire与马萨诸塞大学的Craig Mello一道,将共享200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科学探索|从发表论文到斩获诺奖,他们只用了8年
文章图片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RNAi机制的发现者(图片来源: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6 。NobelPrize.org 。Nobel Prize Outreach AB 2021 。Sat 。4 Sep 2021 。)
和许多诺贝尔奖得主一样,Fire的第一反应是“非常惊讶”,甚至怀疑对方拨错了号码 。他的惊讶并不是没有理由 。自上世纪80年代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平均年龄都超过了60岁 。但他当年只有47岁,Mello更是只有45岁 。而且,距离他们合作发表的重要论文问世,也只有短短8年的时间 。这一切都来得太快,太不真实了 。
许多生物学家指出,这些不寻常的数字,恰好反映了他们的工作有多么不寻常 。“他们的发现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诺贝尔奖,”另一位诺奖得主Thomas Cech说道:“它在所有人的诺奖候选名单上 。”很少有人质疑他们的贡献,这些荣誉实至名归 。
这个不寻常的发现,正是RNAi机制的发现 。这是一种通过双链RNA对基因进行沉默的方法 。诺贝尔奖委员会称,这是控制遗传信息流的一个根本性机制,在植物、动物、人类中均存在,在生物技术与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意外发现
有趣的是,这两位科学家并不是首批发现RNAi现象的人 。在他们之前,植物学家们就观察到了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 。1990年,两名植物学家报道了一个令他们大感意外的发现——在矮牵牛花中,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是一种在花青素合成通路里起到限速作用的酶 。研究人员们猜测,如果提高这种酶的表达量,就能加速花青素的合成,让矮牵牛花的颜色变得更深 。
科学探索|从发表论文到斩获诺奖,他们只用了8年
文章图片
▲植物学家们率先发现了RNAi的现象(图片来源:By Marjori A 。Matzke,Antonius J 。M 。Matzke; credit Jan Kooter for the left and middle images,and Natalie Doetsch and Rich Jorgensen for the right images [CC BY 2.5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5)],via Wikimedia Commons)
但实验结果与他们的预期截然相反 。在过量表达查尔酮合成酶后,矮牵牛花的颜色非但没有变深,反而还变浅了!看着眼前的白色花朵,植物学家们感到无比困惑 。后续的研究发现,经过改造的矮牵牛花里头,查尔酮合成酶的含量竟要比野生型低上50倍 。这也让研究人员们猜测,从体外引入RNA,会对具有同源序列的基因产生“沉默” 。
尽管这些植物学家做出了重要的观察,并提出了潜在的作用机制,但他们却一直没有把这个发现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技术 。这也正是Fire与Mello的贡献所在 。
这两名科学家研究的是如何在线虫体内调控基因 。为了了解RNA会对基因表达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往线虫体内注射编码肌肉蛋白的mRNA 。在注射后,线虫表现一切正常 。随后,他们注射了与这种mRNA序列互补的“反义RNA”,却得到了一致的结果——线虫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